专栏:AI时代外语教育的苦恼与摸索(6)

外语教育的现实

2019年03月06日10:30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中国游客已连续五年蝉联出境游第一大客源国,单看2018年国庆黄金周,出境游人数就高达700万人次。苏宁易购发布的国庆出行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人走出国门自由行,今年翻译机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107%。

翻译机市场的爆发离不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AI时代,我们还用学外语吗?翻译这个职业会失业吗?带着这些思考,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日中友好市民俱乐部理事长、日中友好中国大学生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大赛评审会主席小野寺健先生撰文《AI时代外语教育的苦恼与摸索》,试图探讨外语学习的意义与乐趣所在。

第六章 外语教育的现实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方法论》一书中提出“我思故我在”,他认为思考是人类的本源,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布莱兹·帕斯卡尔也在《思想录》中说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然而,有些从事“思考”工作的学者们,却把工作交给自己的学生来代替完成,甚至把学生做出的成果作为合著或自己的论文发表,这样愚蠢的行为简直是厚颜无耻,作为一个做学问的人,这是最应该感到羞耻的行为。

教育大众化成为时代的潮流,固然有其可喜的一面,但是原本不具备教学资质的教师承担起教学任务,不适合大学教育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使得教学的紧张感淡化,教育氛围淡薄,老师和学生之间乱了秩序,大学如同游乐园一般。

同时,大学组织机构和课程僵化,如同被社会发展所“遗弃”的化石一般。

如果说股价是实体经济的先行指标,就如图矿山的风向标一般,那么大学本应肩负起引导社会的职责。但是,如同作为实体经济滞后指标的失业率一般,大学已经堕落为流于追赶社会趋势的保守组织。

恢复大学发挥引导社会的作用,增强外语教育的魅力,探讨如何让外语教育生存下来,是我写本连载的动机。且不说我才疏学浅,除去一部分有远见的领导,一线教师危机感的淡薄着实让人惊讶。 

上期回顾

(责编:陈思、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