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鸾翔宇:在新时代续写中外情谊【2】

2020年10月15日13:37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草原上的风铃声

据介绍,目前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主要围绕周恩来总理风范传承、老少边穷地区扶贫助学、以及对外民间慈善三个方面开展活动。

助力一带一路,加强民心相通。加深国与国人民之间的相识相通,是基金会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为献礼中蒙建交70周年,2019年8月基金会联合中蒙两国相关组织,发起“风铃行动”,向蒙古国捐赠10张可调节病床、200台助听器、200个橙色护理包以及300个橙色书包等物资,旨在帮助当地改善医疗设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图:蒙古国孩子们用专门为听障儿童准备的彩色画笔画出中蒙友谊长存(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供图)

草原上风吹过,响起悦耳的风铃声。沈清理事长依然记得,当一位弱听老人戴上助听器,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世界的声音时,她的双眼饱含泪水。能够帮助当地百姓回归社会,做这些事情就是值得的。“周恩来总理在世时,曾两次访问蒙古国,同蒙古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为中蒙关系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沈清理事长说,基金会曾携手蒙古国中华总商会等,发起主办了蒙古国中学生“中蒙友谊演讲比赛”,“风铃行动”后续也将定期举办。作为民间组织,就是要真正做到造福当地百姓,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促进民心相通,续写友好情谊,这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希望看到的。

涅槃重生的教学楼

2019年1月,在尼泊尔的一所中学里,举行了一座教学楼重建的奠基仪式。他们不但挂起了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标准像,还奏起了中国国歌。

1957年1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尼泊尔,参观了尼泊尔阿南达·库迪学校。1958年,在周总理的支持下,中国佛教协会援助80万尼泊尔卢比,为阿南达·库迪学校建造了一栋教学楼,并起名为——悲悯楼(Karuna Bhawan)。

图:重建后的“悲悯楼”(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供图)

2015年,尼泊尔突发8.1级大地震,该校遭受重创,许多建筑严重受损,悲悯楼楼体出现裂隙,门窗也扭曲变形,无法再使用。为了能够修复这座凝聚着中尼两国友谊的教学楼,该校校董向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提出了援助的请求。2020年9月,重建后的悲悯楼顺利竣工。涅槃重生后的悲悯楼将继续作为教学楼投入使用,并用于中文课程教学活动和开展一系列中尼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尼友好交往发挥积极作用。 

(责编:陈思、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