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的市民為何不用睡在噪音裡

藍建中

2016年11月12日10:5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東京的市民為何不用睡在噪音裡

環保部日前發布《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國城市聲環境現狀。報告顯示,全國城市聲監測夜間1�4不達標,這意味著全國1�4的城市睡在噪音裡。而在噪音污染的治理方面,日本可謂有著不少成功經驗。

在日本工作和生活,兩個印象特別明顯,一個是“淨”(干淨),一個是“靜”(安靜)。實際上,無論是白天還是夜間,日本到處都給人很安靜的印象,甚至在東京這樣的國際大城市,整體上也讓人感覺很安靜。這和市民守規矩並且注意自律分不開。

電車內,如果坐到相當於老幼病殘孕專座的“優先席”或者是站在優先席附近,會被要求關掉手機電源,以免電波影響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老人。其他座位和附近的乘客則需要將手機調為靜音模式,不能通話,所以電車內多數時候都是靜悄悄的,看不到有人大聲打電話。

同樣,新干線列車內也是靜悄悄的,沒有人大聲聊天或者打牌。在大型商場內,也看不到人們高門大嗓說話。

日本的樓房出於防震目的,牆壁很少是實體牆,隻用輕質材料隔斷,所以隔音效果差一些,而很多木制房屋的隔音效果更差。不過,依靠居民的自律,建筑隔音不足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緩解。

在餐館就餐,除了一些小酒館推杯換盞、熱鬧非凡外,一般的餐館也都非常安靜,和朋友聊天壓低聲音也能順利交流,無須扯著脖子嚷才能聽到。

幾名日本朋友普遍反映,他們都沒有受到噪音困擾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日本人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要注重周圍人的感受,學會保持安靜。記者多次在日本的地鐵上看到,大人教育自己的小孩在地鐵這類公共場合要安靜,甚至有四五歲的姐姐告訴自己兩三歲的妹妹不要大聲說話。可見,顧慮其他人感受,不制造噪音給別人添麻煩,這一意識在日本人心裡根深蒂固。

日本人開車講究互相謙讓,很少會出現斗氣車,所以道路行駛很順暢,加之行人也守規矩,除了確實有危險時會示警之外,馬路上基本聽不到此起彼伏的鳴笛聲。

日本之所以給人以如此安靜之感,除了國民自律之外,還有嚴格的法律規范做依托。日本1993年制定的《環境基本法》對噪音進行了詳細界定,根據地區類型和時間不同,對噪音的界定也有所區別。《環境基本法》還對噪音的測量方法,測量器材和地點有詳細的規定。

以城市噪音的兩大來源——交通和施工為例,在日本,建筑工地無論大小,施工時都會包裹上厚厚的帷幕,隔音又防塵。日本一些大型建筑公司為了減少揚塵,除了會把工地嚴嚴實實地圍起來之外,近年還會在離居民區近的工地設置顯示屏實時顯示分貝。當然,一般人也不知道顯示的分貝水准是否屬於噪音,更不知道企業經過努力取得的降噪成果如何,不過這不能不說日本企業在公關危機意識上比較成熟。

關於道路降噪的措施,一是運輸行業的行業自律,現在夜間為超市等店鋪補充貨物的卡車基本上都做到了卸貨時關閉發動機。其次就是地方政府和高速道路公司在離居民房屋太近的路段加裝隔音板。以分社附近的首都高速路高架橋為例,由於隔音板比較厚,類似一堵牆,所以隔音效果還不錯,在高架橋下也聽不到多少噪音。

其次,裝配式建筑在日本已很普及,其工地除了開槽和重卡夜間運加工件以外,難以忍受的噪音已很少。日本人造房子的工地上也沒有大量工人,更多的工作是在標准化的工廠裡完成,再運到工地裡,像搭積木似的進行拼裝。記者駐地附近近幾年新建了多座木造二層小樓,都是把木料直接拉來組裝,宛如搭積木。如果用電鋸在現場切割,估計會讓周圍居民整天生活在電鋸尖利的吱吱聲中。

當然,日本並非完全沒有噪音,甚至也發生過鄰裡間因噪音引起的殺人事件,但是至少在居民區,整體情況應該說還是不錯的。這也說明,隻有每個單獨的個人和每個會產生噪音的主體都能夠盡量關照別人,才會產生安靜的生活環境吧。(藍建中)

宇宙葬禮、流星追悼:日本人身后事大有門道

日本蒔繪工藝,“精美”源於“精心”

(責編:劉戈、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