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連遭天災襲擊暴露防災局限 日媒:需時刻警覺

2018年09月10日08: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日本連遭天災襲擊暴露防災局限 日媒:需時刻警覺

  中新網9月8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近期,日本先后遭台風“飛燕”吹襲和北海道地震打擊,多項市政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大阪關西機場更被迫關閉,反映出日本防災措施仍然存在局限。

  報道稱,不少日本傳媒開始反思應對天災的能力,指出日本屬自然災害高危地帶,無論基建、防災制度等均需時刻保持警覺,才能把災害的影響減至最低。

  日本防災水平被視為處於世界前列,然而今年連串災害期間,日本出現多宗罕有事件,例如6月大阪地震后,一間學校外牆突然倒塌,壓死一名9歲女童,引來輿論廣泛關注﹔7月的西日本水災更造成逾220人死亡。

  關西機場防波堤“落后”

  “飛燕”吹襲期間,關西國際機場發生嚴重水浸,引發輿論關注。《每日新聞》指出,關西機場在2004年台風“暹芭”風災后,曾加裝防波堤,但設計僅以1961年台風“蘭茜”的風暴潮紀錄為基准,結果當遇上水位破紀錄的“飛燕”,便出現嚴重水災。

  《日本經濟新聞》則指出,日本不少機場均是填海發展,例如東京羽田機場,還有2005年落成的中部國際機場等,近年多地亦計劃興建海上機場,政府卻未有就應對風暴潮及巨浪等情況,擬訂應對法規。

  《讀賣新聞》促請當局盡快評估海上或離岸機場是否安全,防災科學研究所氣象學專家三隅良平呼吁,機場擬訂防災措施時,需考慮強風導致橋梁受損等風險。

  官員疲於奔命日睡2小時

  連續發生的災害亦考驗政府和商界應變能力,以本周為例,不少官員已為救災疲於奔命,有主管防災的內閣府職員坦言,過去數天每日隻能睡2至3小時。

  另外,日本政府往往在天災后,派遣自衛隊員救災,有自衛隊官員稱,隊員今年先后參與北陸地方大雪、大分縣山崩、大阪地震、西部雨災及北海道地震的救援工作,部分人剛從西部離開,就被派到北海道,前線隊員疲勞日漸累積。

  人口增長,疏散難度增加

  商界方面,日本制造業因應近年東日本大地震和熊本地震后,反復改進業務連續性計劃,但至今仍主要針對地震,有企業高層坦言,從未考慮過多種災害同時發生時的應對措施。

  日本大都會區人口不斷增長,也增加了抗災難度。

  《讀賣新聞》以東京為例,指出東京多處地勢低窪,盡管當局已就嚴重水災發放疏散指引,但當居民紛紛疏散,道路可能無法負荷大量車流,鐵路在天災時亦未必能正常運作,呼吁中央政府發揮協調作用,協助地方政府應對災害。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