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把飯碗稱作「茶碗」?

許永新

2023年03月23日09:2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中文裡“飯碗”一詞和“茶碗”是用途完全不同的詞匯,顧名思義,前者用來吃飯,后者用來喝茶,而在日語中卻把“飯碗”稱作「茶碗」(ちゃわん),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的碗與中國的碗的說法有哪些不同?

在日本,制作碗的材質非常多,除了使用非常普遍的陶瓷材質之外,木制碗及漆制碗、塑料碗也非常普遍。碗的材質不同,日語中漢字的寫法也會不同。如果是陶瓷(或玻璃等)制的,漢字寫作「碗」﹔如果是木制(漆制)或塑料制的,寫作「椀」﹔如果是金屬制的,則寫作「鋺」﹔此外,還有一種素陶制的碗,寫作「埦」。這些字的讀音都為「わん」。日語中除了「碗」字為常用字之外,「椀」字也是常用字,甚至還能用來表示所有其它材質的碗。

日本人在吃飯時,陶瓷碗與木制碗是要區別使用的。陶瓷碗主要用於盛米飯,也就是用作「飯碗」(めしわん)﹔而木制碗(以及漆制碗等)主要用於盛味噌湯(「味噌汁(みそしる)」),也就是用作「汁椀」(しるわん)。如果隻說「わん」或「おわん」的話,則多指用來喝湯的木制碗。「汁椀」中有許多是帶蓋子的,並且不需要搭配使用湯勺,吃飯喝湯隻使用一雙筷子就夠了。此外,日本人之所以喜歡用木制碗,是因為木制碗較為保溫,重量較輕,即使湯很熱也不妨礙用手端著喝,並且加上蓋子后會更加保溫。

「飯碗」又稱作「(お)茶碗」,或「ご飯茶碗」(ごはんぢゃわん)。在中國人看來,飯碗與茶碗的形制差別是很大的,那為什麼日語中會“混為一談”呢?

日本人為什麼把飯碗稱作茶碗?

中國人很早就開始飲茶,茶碗在體量上大於茶盞或茶杯,是古時非常重要的茶具,擁有悠久的歷史,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茶碗出土於山東,制作於2500年前的戰國早期。

中國的飲茶文化傳到日本后,在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開始普及。中國在各個時期生產的茶具曾大量流傳到日本,其中中國南宋時期出產的3隻耀變天目茶碗(中國稱建盞)還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級藏品。由於陶瓷茶碗的數量巨大,在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之前甚至曾使用茶碗稱呼所有的陶瓷產品。

耀變天目茶碗「曜変天目茶碗(ようへんてんもくちゃわん)」,東京靜嘉堂文庫收藏。

與現代的茶杯相比,以前的茶碗體形較大,這一點從3隻國寶茶碗的尺寸便可知曉。如圖中的耀變天目茶碗高為6.8厘米,口徑為12厘米。此外,藤田美術館所藏同類茶碗高為6.8厘米,口徑為13.6厘米﹔龍光院所藏同類茶碗高為6.6厘米,口徑為12.1厘米。從尺寸看,這些器物很顯然要大於現代的茶杯,更接近於飯碗的尺寸。

日本人在最早的時候,不管是吃米飯還是喝湯都使用木制的「木椀(もくわん)」,也就是日語中本來是沒有「碗」字和「椀」字的區別的,這就是現在為什麼陶瓷碗等其它材質的碗也能使用「椀」這個字表示的原因。后來到了江戶時代后期,陶瓷茶碗逐漸普及,而且茶碗尺寸正適合端在手中吃飯,人們便開始使用茶碗吃飯,這就是日本人把飯碗稱作茶碗的由來。

順便提一下,日本人在吃飯時,「飯碗」和「汁椀」的擺放是很有講究的,他們會將「飯碗」放到自己的左側,而將「汁椀」放到自己的右側,位置不能顛倒。

與碗相關的日語詞匯

「鉢(はち)」:這個詞在表示盛放食物的器皿時,可翻譯為中文的碗,但「鉢」與碗最本質的區別是碗可以端起來使用,而「鉢」則是放在桌子上不動的,通常用來盛放湯汁較多的菜。此外還有「菓子鉢(かしばち)」,一種茶點碗,主要用於茶道﹔「すり鉢」(すりばち),用於研磨芝麻、蔬菜等的研磨碗等﹔「丼鉢」(どんばち、どんぶりばち),簡稱「丼(どん、どんぶり)」,表示體積較大的碗(海碗),用來盛放蓋飯及拉面等。

「ボウル」:這個詞來源於英語的“bowl”,但它的意思並非直接盛放飯菜用的碗,而是指做菜時使用的碗或盆等,如「サラダボウル」(色拉碗或色拉盆),在制作完成后也可以直接將其端上餐桌。

(責編:張麗婭、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