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中日文化之河中的摆渡人》系列人物访谈

【专访】日本导演竹内亮:最爱镜头中的中国人“哭了,笑了,最真实”【3】

张丽娅 周欣一 袁蒙

2017年11月17日10:29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友好的前提是相互了解”希望向日本人介绍中国

为了节目的拍摄,竹内每月至少回日本一趟,往返于两国之间。在两年的拍摄过程中,竹内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了解的程度、了解的热情超乎他的想象,他们对日本当红明星、流行的音乐和电视剧等了如指掌,甚至比他知道的还多。而反之,日本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有着巨大的反差,“他们不了解中国,也不感兴趣”。于是他又萌发了新的想法----“向日本介绍中国”。

“日本电视台也有介绍中国的节目,但是很多信息比较片面。我想把我们亲身感受到的中国有意思的东西、文化介绍给日本人。”

“友好应该以互相了解为前提,如果刚见面就说‘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吧’,这是小朋友的交往方式。为了构建更为成熟的关系,首先还是应该客观的了解对方。我做的就是把日本的信息客观地传达给中国,日本人也希望知道更多有关中国的客观的信息。”

受经费以及人手等因素的制约,“日文版”想法还如同当年长江边上的那个遐想。但竹内并不着急,他说,形式上也需要仔细研究,不能单纯的照搬《我住》,给日本人介绍中国,要选择日本人容易接受的形式。

把《我住》进行到底“拍到观众看腻为止”

10月20日,《我住》的微信公共号推出了一篇赤裸裸广告,下边的读者留言并没有吐槽,而是“恭喜恭喜”“终于接广告了,加油!”“希望多接一些广告”等鼓励的话。竹内说,网友能够如此开明,是因为他经常在微博上哭穷,由此,常常被吐槽“导演不像导演”,粉丝们也自然而然接受了“节目组很缺钱”的现实。制片人赵萍介绍说,《我住》虽然很好看,但很难变现,为了保证内容和质量,导演不希望受到赞助商意见的左右,所以植入广告很难。仅靠播放平台的流量变现,难以支撑节目制作开销、人员成本等。为此节目组又探索制作其他更容易拉赞助的旅游美食类节目。

为了提高节目知名度、拉到更多赞助,使《我住》在中国激烈的互联网竞争中生存下去,竹内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角色,做演讲、做直播,在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关于《我住》会拍到多少集,竹内说,从没想过何时结束,“会一直拍到观众看腻为止”。

明年年初,《我住》将迎来100期,届时竹内亮将从“导演”变身“主人公”,向网友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展现一个生活中更为真实的“亮叔”。

(责编:张丽娅、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