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语学习者意识变化的背景

为什么学生不愿参加日语演讲比赛?

2018年11月27日15:15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更多专栏文章点击跳转→

还记得2014年的时候,我曾为此专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参加日语演讲比赛吧!”。当时就提到,很多学生因为“没有自信,不好意思,害怕自尊心受挫”而不愿参加这类比赛。

然而四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深切地感到不愿参加演讲、作文比赛的学生比例正大幅上升。我从一些在中国教日语的教师那里了解到,如今有意向参加日语演讲比赛的学生人数急剧减少,主动报名参加作文大赛的也是寥寥无几。作文大赛看似进行的如火如荼,其实大多数参赛作品都是老师们为了争取团体奖这一荣誉,在课上或课下强制要求学生完成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也询问了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与其说是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参加这类比赛,不如说是漠不关心。究其原因大多都是“本来对日语就不太感兴趣”、“对这种比赛提不起劲”。这种情况在一些非外国语院校的综合性大学及理工、财经类大学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不禁想起艾列.维泽尔的一句话:“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

另外,学生对于留学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中国学生无论如何都想去日本留学,为了争取为数不多的留学名额,拼命地学习。而现在,日本国立大学和有名的私立大学姑且不论,一些实力一般的私立大学即使有学费减免和奖学金,申请的名额也仍有空缺。这样的情况并不只在我校发生,据说在其他高校也屡见不鲜。原来每年都会有学生因落选而无法留学哭着找我商量,如今这都成为历史。许多有着二三十年教龄的资深中国教师也反映“学生的日语水平在逐年降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发展变化很快,岂止是十年一变,在我看来,说是五年如隔世也毫不夸张。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首先,我认为日语人才处于一个供过于求的状态。赴日留学变得简单,普通一般家庭的子女也可以轻松赴日留学。留学变成一个唾手可得的选择,因此仅仅是“去日本留过学”含金量还不够,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在哪留的学”。此外,2000年之后,日语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各大高校涌现出来,500余所大学开设了相关专业,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日语人才,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

其次,市场对日语人才需求的减少以及人们对日语工作薪酬期待值的降低。英语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与之相比,日语仅在人口减少、经济持续低迷的日本使用,日语人才的市场价值在大幅贬值。20年前,日本富裕中国贫弱,两国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留学十分困难,开设日语专业的中国大学也为数不多。与此同时,很多日企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市场。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社会共识“只要学习日语就能找到好工作”。

然而现在日企相继撤离中国市场,留下的企业也实现了本地化,与日语人才相比,市场更需要法律、经济、专业技术等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此外,从日企的现状来看,即使招聘更多的日语人才,提供的薪资待遇与中国公司及其他国家的外企相比相对较低,今后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例如从中国市场的电器行业也可以看出,松下、索尼、日立、夏普、NEC等将逐渐被海尔、华为、小米等中国品牌取而代之。2017年,华为在日本招聘时,以 40万日元的高薪招聘应届毕业生,而日本企业大约在20万日元,这在日本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似乎是日本持续贫困化、中国逐渐富强的一个缩影,令我感慨万千。

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提AI的发展。近年来,AI翻译的精准度逐渐提高,已经超过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水平,赶超硕士毕业生也只是时间问题,同声传译无线耳机也处于研发当中。AI翻译的精准度在加速提升,花费4年乃至6、7年时间去学习日语就显得没那么划算了。

(责编:陈思、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