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11:01 來源:南方網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最初受唐代中國的影響,后來發展成相對獨特的式樣了。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維新后,日本的社會生活各方面都逐漸西化。 |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最初受唐代中國的影響,后來發展成相對獨特的式樣了。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維新后,日本的社會生活各方面都逐漸西化。不過,女性服裝的西化來得比男性服裝晚一點。我姥姥一九一一年出生,雖然年輕時候是愛追時髦的摩登女郎,可是中年以后卻返朴歸真,天天都穿暗色的和服過了日子。到了我母親一代人,她們小時候日本戰敗瀕臨滅亡危機,有足夠的衣服穿暖就算幸運﹔等國家經濟復興后,美式時裝風靡起來,連婚紗都穿西式的白色長裙,結果很多人忘記了和服的腰帶是怎麼打結的。
到了戰后出生的我們一代,第一次穿上和服是參加“七五三”儀式的時候。那是七歲和三歲的女孩,以及五歲的男孩,個個都穿上盛裝,被父母帶去神社祈求好運。第二次則是正滿二十歲的男女被當地政府邀請去參加“成人式”的時候。如今對大多數日本人來說,“七五三”和“成人式”是穿上和服的難得機會,下一次跟和服沾邊,恐怕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准備“七五三”衣裳的時候了。有些媽咪,會趁機自己也穿上和服,跟打扮起來的寶貝一起拍紀念照。
如今的日本人對和服敬而遠之,最大原因是價錢昂貴﹔其次是,和服沒有扣子也沒有拉鏈,穿起來不僅費時間而且活動不自由。另一方面,若要學習傳統文藝如茶道、日本舞蹈等,就非穿和服不可的。我之所以開始為女兒常買和服,也是因為她參加了社區舉辦節慶活動時,在彩車上帶滑稽面具隨著鼓笛音樂跳舞的“囃子”團體。
不過,我給她買的不是昂貴的全新和服,而是價錢跟T恤差不多的二手和服,用當代日語叫做“recycle kimono”。有些是別人為孩子的“七五三”購買用了一次后,又賣出去的。也有些是在富家棧房被子孫發掘的﹔好幾十年前做的古董和服,顏色花樣都跟現代的不同,有獨一無二的美。總之都是童裝,賣方重視給幼輩傳授祖宗文化的意義,願意以廉價轉讓出去。
用百分之百的絲綢縫紉和服,全部過程都得靠仔細的針線活。從外面一點都看不到針腳,然而隻要剪斷一處線,整件衣服都馬上解開起來,變成原來的三十六厘米寬,十二米長布匹。這樣拆開的料子,可以洗干淨后再縫紉起來穿用﹔從前的人做的事情,真是既細膩又環保,讓既粗糙又浪費的現代人感嘆不已。(新井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