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電影票房火有玄機【2】

倪自放

2016年11月25日09:49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日本動漫電影票房火有玄機

日漫以小博大受歡迎

為何日本動畫電影在今年有如此大范圍的引入力度?這和去年《哆啦A夢:伴我同行》的高票房不無關系,它成了引進日本動畫電影的轉折點。去年4月,比日本本土晚近一年上映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中國內地斬獲驚人的5.4億元,超過它在日本本土的成績。這個數字也深深刺激了中國批片市場和日本動畫界,於是,今年日本動畫電影掀起了一輪動漫文化輸出大戰。

日本動漫電影在中國市場受到青睞,和其以小博大的投資回報也有關系。日本動漫電影引進中國大多數是批片身份,即由中國發行方買斷發行權,日本制片方不參與票房分成。由於日本動漫電影引進價格較低,為獲得高收益提供了可能。

中國電影公司參與日本動畫的投資或發行,也是日本動漫電影迅速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因素。今年以來,優酷土豆、愛奇藝、光線影業等或成為《火影忍者》投資引進方,《櫻桃小丸子》的發行方,或參與引進《你的名字》,這些公司的參與不僅縮短了日本動漫電影在中國上映的時間差,也極大增強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營銷力度。

日漫群體引爆電影市場

日本動漫電影為中國觀眾接受,和日本漫畫形成的強大粉絲基礎不無關系。日本是漫畫大國,以“二次元”為特征的日本漫畫、動畫,在海外影響非常大。比如,在日本被人們尊稱為“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其創作的包括《鐵臂阿童木》在內的諸多經典漫畫,對大部分70后、80后來說,是他們童年的美好記憶。日本漫畫家臼井儀人1990年開始連載的漫畫作品《蠟筆小新》,1992年被改編為電視動畫,在中國也廣有影響。在日本,從1993年起每年4月都會上映一部《蠟筆小新》的電影版動畫,即使在臼井去世后,這一傳統也沒有改變。日本動漫在中國有強大的讀者和觀眾基礎,當這些漫畫和電視動畫走上大銀幕之后,之前的擁躉就是強大的觀眾群。

(責編:張麗婭、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