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茂木敏充和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分別率領的日美經貿談判代表團近日在華盛頓開始首輪日美經貿談判。雙方就主要談判內容及推進方式展開了協調,但第一輪談判似有避重就輕之感,反映出美國急於解決目前對日貿易不利局面的心態。對比美國去年12月份發表的對日貿易談判方針,很多課題尚未擺上談判桌,日美談判的真正難題還在后頭。
去年9月份,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同意啟動貿易談判。但是,日本採取了拖延戰術。盡管北美自貿區重新談判、中美經貿談判、美歐經貿談判等先后啟動,日本卻一直在觀望美國的策略,遲遲不願意走上談判桌。直至今年4月份安倍首相訪美后,日美才終於啟動首輪談判。
解決貿易不平衡是美國政府發起一系列貿易談判的主要目的。2018年,美國對日貨物貿易赤字676億美元,特別是近一年來,在對日貿易中,美國已明顯處於不利地位。以牛肉出口為例,隨著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正式啟動,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牛肉出口日本的稅率已降至26.6%,今后還將逐年下調。但美國牛肉在日本的稅率仍維持38.5%,明顯失去了競爭力。美國農民要求保住在日市場份額,政府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美國退出TPP的理由,是要通過雙邊談判獲取比其他國家更加有利的貿易條件。因此,美國談判代表提出優先解決目前對美不利的貿易條件,進而在降低甚至取消關稅,徹底打開日本農產品市場方面獲取比其他國家更多的優勢。日本方面則表示,已經簽訂的國際協定是日本在農產品領域讓步的最大限度。
除此之外,美方再次對美日貿易赤字表示不滿,要求盡快扭轉局面,擴大對美容產品進口。在首輪會談中,雙方同意就農產品、工業制品等貨物關稅問題盡快達成新的貿易協定,同時就電子商務等數字貿易問題深入協商。
日美雙方原本對談判內容就抱有不同理解,美國希望就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廣泛內容開展一攬子協商,甚至提出簽訂新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日本堅稱,去年9月份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協議僅包括農牧產品和汽車等工業品貿易,甚至為了避免出現FTA字樣,將商品貿易談判稱作TAG談判。最后,雙方談判代表同意先就農產品及汽車等工業產品關稅問題開啟正式談判。言外之意,其他要求是否擺上談判桌,將留待今后進一步協商。
同時,根據美方要求,日美同意將數字貿易問題納入談判內容,以解決網絡音樂、智能手機交易等跨境網絡經濟面臨的新課題。實際上,這一課題已經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多邊框架下開始討論,對日本而言並非難題。由此可見,日美雙方在談判第一階段,都想尋找容易達成協議的談判領域。
不過,要想通過避重就輕策略讓美國降低要求,那是不太可能的。談判開始前,美國財長姆努欽還要求在談判中加入禁止日本誘導貨幣貶值的匯率條款。日本代表則表示,金融問題不應列入此次談判框架內,根據2017年2月份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協議,金融問題應由兩國財長另行協商解決。為此,美方要求本月下旬開始舉行日美財長專題談判。
更重要的是汽車關稅問題,日本汽車及零部件佔到美國對日貿易赤字額的80%,美國一方面要求日本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擴大美國汽車進入日本,另一方面要求日本限制汽車對美出口量。日本則以堅持自由貿易、反對管制貿易為由拒絕美國要求。隨著談判的深入,這些深層次矛盾將浮出水面。
去年12月份,在美國政府公布的對日談判方針中,列舉了22項需要日本解決的經貿問題,其中包括投資、金融服務、醫療器械及藥品標准、匯率問題等。這些都是多年來日美經貿問題中的硬骨頭。隨著談判的深入,日本如何應對美國的壓力將不僅考驗日本談判團隊,更將考驗日本政府的應對能力。
與此同時,日美貿易談判也是對雙方各自內政的考驗。7月份,日本將舉行國會參議院選舉,如果貿易談判中對美讓步過大,勢必引起國民反感,危及執政黨的選舉形勢。在美國方面,政府急需取得貿易談判成果,以便向農民交代,特朗普更希望用談判成果為明年底舉行的總統大選加碼。由此看來,日美角力才剛剛開始。(蘇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