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自然》網站近日報道,日本“隼鳥2號”(Hayabusa 2)探測器已完成其太空探索傳奇故事的最后一個情節:11日,這艘航天器今年第二次降落在小行星“龍宮”(Ryugu)上,並首次採集小行星地下樣本。如果採樣成功,將是人類首次從小行星內部採集材料。
龍宮的直徑約1公裡,距地球約3.4億公裡。“隼鳥2號”2014年12月從種子島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去年6月底抵達“龍宮”。
今年2月,“隼鳥2號”在龍宮上著陸,收集“龍宮”表面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這有望幫助科學家確定小行星是否將水帶到地球上。
4月,“隼鳥2號”向“龍宮”表面發射了一枚金屬彈,造成了一個大約10米寬的撞擊坑,將小行星表面下的物質暴露出來。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任務經理吉川誠表示,在最新行動中,“隼鳥2號”降落於該隕石坑外的一個地方,而非隕石坑內部,降落內部“相當危險”。
“隼鳥2號”的目標是帶回大約一克材料,但團隊將不得不等到探測器返回地球才能打開艙室,確定採樣是否成功。
該探測器將於2020年回到地球,屆時,科學家將能對兩個著陸點的材料成分進行比較,這或許可以揭示暴露於太空中的嚴苛環境,比如太陽能熱量、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等,如何影響龍宮表面物質的化學情況。
物理學家也希望這些材料幫助揭開小行星的神秘面紗,比如,為什麼龍宮如此黑暗?龍宮是太陽系中反射率最低的天體之一,比任何已知的隕石都要暗,並且在新挖出的隕石坑底部,露出的物質仍然較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