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行部分產品 僵局依舊難解

日本對韓“禁運”醉翁之意不在酒

2019年08月10日08:56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日本對韓“禁運”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7月份加強對韓半導體材料出口管控后,僅一個月就批准了第一單出口申請,日本政府想借此証明日本加強管理的合理性和並未對韓徹底禁運。但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同時警告,如果發現韓方管理不善,日本有權採取更嚴厲的出口管制措施,意圖把主動權掌握在日方手中。

  近日的兩則消息,讓高度緊張的日韓貿易局勢暫時緩和了一下。

  據報道,日本8月7日發布新版《出口貿易管理令》施行細則,雖然如期將韓國“踢出”貿易優惠“白名單”,但並沒有針對韓國新增“個別許可”品類。韓聯社將其形容為“韓日經濟戰稍歇”,因為就在施行細則發布前一天,韓國媒體還在緊張猜測日本會在1100多個戰略物資品類中指定多少“個別許可”。韓國產業部人士也表示,將依據日方對“個別許可”品類的調整幅度,衡量韓企的受損程度。

  8月8日上午,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批准對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光刻膠,強調日本自7月4日起實施對韓國3種半導體材料出口加強管控措施“並非禁運措施”,並稱今后仍將在嚴格管理基礎上就此類商品對韓出口實施嚴格審查。這是日本自7月份開始加強對韓半導體材料出口管控后,首次批准對韓相關出口。但是,一國大臣對一種商品出口如此刻意說明,本身就極不正常,堪稱典型的“此地無銀三百兩”。

  7月4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以“安全管理”為由對向韓國出口的半導體原材料氟化聚酰亞胺、光刻膠和氟化氫從以前3年一次打包審批改為每筆出口業務逐項逐單審批。日本此舉是算准了加強出口管控可以卡住韓國半導體制造的命門。8月7日,日本政府無視韓方抗議,將韓國從貿易優惠“白名單”中剔除。韓國政府也隨即宣布要把日本從貿易優惠國家名單中剔除。

  日本為加強對韓出口管制給出的“公開理由”,一是這些半導體材料可用於制造軍事武器,有關商品出口韓國后,被發現轉口到其他敏感國家,有違反出口管理之嫌﹔二是日本發現韓國存在管理漏洞后,多次要求與韓對話完善管理制度,但始終未得到韓方重視和響應。據韓國政府披露,過去4年間,韓國共查處了156起將半導體原材料出口伊朗、敘利亞事件,韓國產業通商部稱“公布這些數據是為了証明韓國在加強管理”,但這些數據卻被日本政府用來証明韓國管理不嚴。

  其實,日韓貿易糾紛有著更深的政治、外交原因。去年10月份,韓國最高法院判決日本企業賠償二戰期間被強征的韓國勞工受害者,並凍結了日本有關企業在韓資產。日本政府認為,1965年兩國復交時簽署的《日韓請求權協定》已經解決了兩國間所有賠償問題。認為韓國的判決違背國際法,兩國關系開始陷入僵局。

  7月3日,在日本參議院選舉大戰正酣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黨首辯論中明確指出,“圍繞歷史上征用勞工賠償問題,如果韓國不遵守國家間協議,就容易讓人懷疑其在處理涉及安全的貿易管理問題上能否遵守協議”。挑明了日本加強貿易管制是對韓國在二戰勞工賠償問題上處理方法的反制措施。當時,輿論調查顯示多數日本國民支持安倍政府決斷,對韓制裁為自民黨競選贏得了選票。

  雖然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外務省反復聲明加強出口管制與韓國勞工賠償問題無關,貿易管理是國家主權范圍內的事務,但日本多名官員都有意無意地透露出借此“敲打”韓國的目的。繼安倍講話之后,世耕弘成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韓國在勞工賠償問題上未提出令日本滿意的解決方案,使兩國信賴關系受到損害”,挑明了用貿易手段制裁韓國的政治目的。

  日本的決定引起韓國政府及國民極大不滿。韓國總統文在寅嚴厲斥責日本“將歷史問題與經濟問題挂鉤”,並警告此舉將給日本經濟帶來損害。韓國政府已經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上訴,要求日本撤銷不當決定,韓方還在多個國際會議中批判日本的錯誤做法,甚至警告可能退出《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韓國民間對日情緒爆發,多座城市出現抵制日貨浪潮,目前已有3000多家超市、2萬多家私人商店拒售日本商品。同時,赴日游客大幅下降,7月份赴日游客預約量同比下降60%,多家航空公司減少航班或取消地方航線,一些地方政府、民間交流項目擱淺。

  業界注意到,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出口審批手續一般需要90天左右,此次在實施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后,僅一個月就批准了第一單出口申請,日本政府的目的是借此証明日本加強管理的合理性和並未對韓徹底禁運。不過,經濟產業大臣明確警告,如果發現韓方管理不善,日本有權採取更嚴厲的出口管制措施。

  當前,日韓關系已陷入復交以來的最困難局面。有日本學者指出,在明年韓國總統大選結束之前,日韓恐難達成妥協。(蘇海河)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