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日本須面對“百年差距”

張冠楠

2020年01月02日10:4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男女平等,日本須面對“百年差距”

據日媒報道,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布了對全球各國男女平等程度進行排名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在153個調查對象國中,日本2019年排在第121位,較2018年的110位下滑了11位,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受女性政治參與度低的影響,日本在發達國家中排名處於最低水平。此次公布的數據是通過經濟、政治、教育、健康等四個方面對女性的地位進行分析所得出的綜合排名。分析認為,完全消除日本男女間的差距需要99.5年時間,與去年的108年相比有所改善。

男女不平等問題是日本社會的頑疾,作為七國集團成員的日本喜歡將自身定位為“西方國家”,在社會治理、經濟發展等各項指標上,也喜歡與歐美國家進行對比。《讀賣新聞》報道稱,日本的“男女不平等”問題是七國集團中最嚴重的,經常受到歐美國家批評。

事實上,造成日本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重男輕女的觀念深植於日本國民心中,體現在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例如按照日本現行法律規定,女性皇室成員不僅沒有皇位繼承權,還不能參加新天皇即位典禮。

其次,日本女性缺乏平等的教育環境。去年,日本老牌私立大學東京醫科大學被曝出為了控制女生錄取人數,在2011年入學考試中給全部女生一律扣分的丑聞。而之所以這樣做,竟是因為女醫生在結婚或生兒育女后容易辭職。

再次,日本女性缺乏一個平等的就業環境。有些日本公司禁止女性戴框架眼鏡上班、要求必須穿高跟鞋等。有日本學者指出,當前日本社會很大程度上仍在用外表來衡量女性的價值。

在日本社會中,女性地位不高還體現在其他諸多方面。不久前,東京地方法院對女記者伊藤詩織遭性侵的民事訴訟案作出裁決,判決伊藤勝訴,原TBS記者山口敬之賠償其330萬日元。同時駁回山口控告伊藤侵犯名譽的起訴。日本近年來最沸沸揚揚的性侵案件終於告一段落。此案前后歷經四年,施暴嫌疑人被媒體視作“安倍御用記者”,警方辦案過程中疑似受到高層施壓。

日本政府也不是未做過促進男女平等的努力。近三十年來,為解決“男女不平等”問題,日本政府從各方面都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1985年,日本政府制定《男女雇佣機會均等法》、1991年制定《育兒休假法》等,在立法層面推動男女平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次執政后,提出“構建所有女性綻放光彩的社會”,並於2015年制定《推進女性活躍法》。

從日本總務省公布的統計數據上看,2013年至2019年,日本新就業女性數量超過280萬人。截至2019年6月底,日本女性就業人數時隔66年再次突破3000萬人,女性就業率達71.3%,較10年前提升11.3%。根據日本勞動政策研究研修機構的《國際勞動比較2018》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女性就業率為64%、英國為69.5%、瑞典為74.8%。

安倍提出的“構建所有女性綻放光彩的社會”政策確實促進了日本女性就業,但該政策並不是為促進更多的女性進入企業管理層、成為政治家、參與公共政策而制定的,而是在勞動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刺激日本女性就業。近年來,日本女性就業人數確實在增加,但真正進入管理層和政權中樞的比例仍然很低。

日本在《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政治方面的排名為第144位,較2018年下降了19名。據世界經濟論壇顯示,從國會議員中女性所佔比例來看,日本約為10%,處於世界最低水平。2017年8月,一名女性國會議員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懷孕之后,收到了一些諸如“任期中懷孕好嗎?”“你應該辭職”等留言。在經濟方面,日本排名第115位,雖較上年上升了兩名,但依然處於較低水平。報告認為,其原因是女性管理者和領導者較少且收入較低。在日本,不論是職位還是薪酬抑或是發展空間及培養力度,男員工和女員工根本就不在一條起跑線上,這是眾所周知的日本職場規則。女性職員多半是從事秘書、前台、總務等行政崗位以及服務行業,而技術性及銷售類、人事招聘類、研發類職位基本為男性所壟斷。管理層更是如此,即便是課長級別的低層管理人員中的女性也是鳳毛麟角。在薪酬上,即使是同一個崗位,女性職員也會略微低於男性職員。

可以說,日本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徹底解決的,隻有找准病根,對症下藥,才能扭轉這一情況。

 

(責編:劉戈、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