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觀測到來自小行星的流星

2020年01月20日08:29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日觀測到來自小行星的流星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超)日本國立天文台發現,2017年於日本關西地區目擊到的明亮火球(明亮流星)起源於小行星。此次發現的小行星釋放流星機制,是研究保護地球免於天體撞擊的重要成果。

  圍繞太陽的塵埃粒子撞擊地球,會在大氣中發出光亮。流星體塵埃直徑一般為毫米級,而數厘米大小的流星與地球相撞,人們會觀測到比負4等級金星更明亮的火球。流星體多數為彗星接近太陽附近,其中的冰升華時釋放出來,也有流星體起源於小行星。與彗星的蒸發成分不同,小行星如何釋放流星體雖有各種假說,但尚未有定論。

  日本國立天文台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多地點觀測到的2017年4月29日關西地區流星數據進行了分析。根據“SonotaCo Network”監視照相機群在12個地點觀測得到的火球圖片,計算出流星經過的路線。根據流星路線計算的流星體軌道,與近地小行星“(164121) 2003 YT1”的軌道基本一致,由此認為流星體源於該小行星。

  該近地小行星是大小兩個天體彼此互相圍繞的雙小行星。研究小組推測其原本為一個天體,由於自轉速度加快一分為二,分裂時期至今不滿一萬年。如小行星分裂時釋放出流星體,則與此次計算的軌道相符。按此次流星的大小,與地球相撞不會對地球環境產生影響,但更大的流星體或小行星與地球相撞,可能會對地球產生巨大破壞。因此近地小行星的監視,小行星釋放物質的研究對保護地球非常重要。該研究成果對近地小行星潛在危險發出警告。

  研究成果發表於最近的美國《天文學雜志》上。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