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藍皮書:日本研究報告(2020)》:平成時代落下帷幕 日本開啟令和時代

2020年10月15日11:02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陳建軍)15日,中華日本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了《日本藍皮書:日本研究報告(2020)》。

藍皮書指出,2019年是日本改元之年,“平成”落下帷幕,“令和”隨之開啟。年號(日本稱“元號”)是日本模仿中國而使用的紀年方法,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定年號為“大化”,開日本年號之始。迄今為止,日本共使用了248個年號,持續1300多年。在近代以前的日本歷史中,重大事件、祥瑞吉兆、災異戰亂等都可以成為更改年號的契機。直至明治時期,日本決定採用“一世一元”制度,即天皇在位期間不能更改年號,旨在強化天皇權威。盡管二戰后根據《日本國憲法》確定的象征天皇制,更改年號不過是“新桃換舊符”的一種標志,但2019年的改元確實帶給人們一個超越片段時間框架、從歷史長周期深化思考的契機,成為日本總結以往30年、設計和規劃未來的重要節點。

平成時代開啟於1989年。在這30年裡,以世界局勢的巨變為背景,日本自身也經歷了重大變化,造就了一個改革與停滯並存、高昂與低迷交錯的復雜年代。平成時代,日本先后進行了涉及政治、經濟、財政、金融、社會保障、行政、教育等廣泛領域的多項改革,但總體收效不彰。日本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財政赤字惡化,經濟進入“失去”通道,“在被日美摩擦消耗著能量的同時,還苦於對泡沫破滅后不良債權的消化”,2010年,日本失去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政府施政成本上升,國際競爭優勢削弱。2012年,安倍再次執政后加速推進的“大國化戰略”走到了歷史最高點,面臨的結構性障礙也同步顯現。

2019年,實現了“超長期執政”的安倍政權的施政與境況折射出在此歷史延長線上日本國內外形勢的大背景。政治上,在自民黨“一強獨大”格局相對固化的同時,民眾遠離政治的傾向持續走強。安倍任內幾次國會選舉的投票率均在低位徘徊,2019年7月進行的第25屆參議院選舉更是如此。經濟上,新年號帶給日本以新希望。自2012年12月開始被稱為“安倍景氣”的經濟擴張期一直延續到2019年,被認為可望超過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長達73個月的“伊邪那美景氣”,“創下戰后最長紀錄”,但“安倍景氣”帶來的實際GDP增長率較之前的周期大幅降低。經濟高速增長期的“伊奘諾景氣”(1965年11月至1970年7月,持續57個月)年均增長11.5%,出現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伊邪那美景氣”年均增長1.6%,而本輪周期增長率僅為1.2%。在1982年到2019年的37年中,第一季度最高增長率出現在“昭和”改“平成”的1989年和2000年,個人消費和設備投資均出現顯著增長,為此,日本國內對改元之年“紀念消費”帶來的景氣效應寄予厚望。但臨近2019年年終,這一美好願望宣告破滅。

那麼,令和時代將成為怎樣的時代呢?歷史將証明,日本在令和時代做出一種正確的國家發展戰略選擇,才能隨著科技領域基礎變量的進步和躍遷,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