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夫妻為什麼直接稱呼對方為“爸爸”“媽媽”?

許永新

2021年02月24日09:52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日本的家人之間的稱呼有時與中國有很大不同,日語初學者往往會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例如我們經常在日劇中看到夫妻二人在稱呼對方時會直接使用「お父さん」(爸爸)「お母さん」(媽媽)這種叫法,也就是說與孩子稱呼自己父母時的叫法是完全相同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中國雖然也有“寶爸”“寶媽”或“孩子他爸”“孩子他媽”這種站在孩子角度稱呼對方的說法,但明顯存在一個視角轉換過程,先將視角轉到孩子身上再從孩子角度稱呼,因此這種轉換是明示性的。而日本的稱呼中則沒有提及孩子,但卻站在孩子的角度稱呼,因而這種視角轉換是隱性的。

日本語言學家鈴木孝夫指出,在日本家庭中使用的稱謂中有很多屬於“以他者為中心”的用法。所謂“以他者為中心”是指說話人站在自己之外的人的立場上,無需明確說明而直接稱呼。他還指出,在日本家庭中,當年長的人直接稱呼年幼的人時,可以從家中最年幼者的角度,用其所用的親屬稱謂稱呼對方。

基於上述原則,在日本家庭中,孩子出生后就成為家庭的中心,稱呼對方時就會改為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如果孩子又有了孩子,也就是有了孫子、孫女后,又可能會站到他們的立場上稱呼對方為「(お)じいさん」(爺爺)「(お)ばあさん」(奶奶)等。但有意思的是,究竟應該怎麼叫,並不取決於是否真的生了兒子或孫子等,而是看是否到了生兒子或孫子的年齡。例如日本著名民間故事《桃太郎》中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之間並沒有孩子,但卻分別稱呼對方為「おじいさん」「おばあさん」,因為到了做“爺爺”“奶奶”的年齡,而桃太郎的出現對二人來說相當於是老來得子,所以桃太郎把他們稱作「お父さん」「お母さん」。

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夫妻稱呼自己的父母。夫妻之間有了孩子之后,對自己父母的稱呼也有可能發生變化,例如丈夫會對自己的親生父親稱「おじいさん」。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日常生活或者看日劇時,要根據實際情況,而不能僅以稱呼本身判斷他們之間的關系。

那麼現實生活中,日本夫妻中究竟有多少人是這樣稱呼的呢?夫妻在家庭中的稱呼是一個私密性很強的話題,由於很難深入到每個家庭去實際紀錄這種稱呼,所以隻能根據語言調查結果來進行研究。

日本一家新興制藥公司在2019年針對夫妻之間的稱呼等問題做過一次較大規模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丈夫對妻子的稱呼(括號中為所佔比例):

(1)在名字后加上「ちゃん」「さん」(32.2%)

(2)直呼其名(30.4%)

(3)綽號(27.0%)

(4)「ママ」「お母さん」等(3.8%)

(5)「ねえ」「おい」「おまえ」等(2.8%)

(6)「あなた」(1.5%)

(7)其他(2.2%)

男性在名字后加上「ちゃん」「さん」的叫法最多,其次較多的是直呼其名。但「ママ」「お母さん」之類的稱呼並不多,僅佔第4位。此外,在“其他”一項中,有「きみ」「よめちゃん」「ベイビー」等稱呼。

2.妻子對丈夫的稱呼(括號中為所佔比例):

(1)綽號(39%)

(2)在名字后加上「さん」「くん」等(34.8%)

(3)直呼其名(14%)

(4)「パパ」「お父さん」等(4.9%)

(5)「ねえ」「おい」「おまえ」等(3.2%)

(6)「あなた」(1.2%)

(7)其他(2.4)

與「ママ」「お母さん」等稱呼類似,「パパ」「お父さん」等稱呼所佔比例也不高,這個結果有些出乎筆者預料。此外,在使用綽號稱呼對方這一點上,妻子遠遠多於丈夫,並且佔據首位,這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責編:陳思、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