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深度解读

【策划】中日民间力量建言献策 以民促官“暖身”中日关系

2013年10月28日16:35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35周年。多年来,中日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但自2012年9月以来,中日关系因日本单方面制造“购岛”闹剧而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致力于通过官民互动,加强交流,影响和引导两国公众舆论的北京-东京论坛受到关注。

名称:第九届北京—东京论坛

时间:10月25日至27日

地点:北京

议题:东亚的和平发展与中日两国的责任:对《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历史意义的再认识。大会之外,还分设政治、经济、安保、媒体四个分论坛。

召开背景: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35周年。多年来,中日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但自2012年9月以来,中日关系因日本单方面制造“购岛”闹剧而陷入困境。

愿景:在此背景下,致力于通过官民互动,加强交流,影响和引导两国公众舆论的北京-东京论坛受到关注。

论坛背景:北京—东京论坛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于2005年共同发起举办,每年举行一次,在中日两国交替召开,是中日两国间最高层次的公共交流平台之一,旨在通过官民互动,加强相互交流和了解,促进中日关系发展。

前国务委员、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26日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中日关系问题频发决非偶然,深层次原因是彼此认知和定位出了问题。改善两国关系,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当前尤其需要日方作出更大努力,解决好两个战略取向问题。[详细]改善中日关系要治本 日方应明确战略取向

唐家璇指出,当前中日关系面临严峻局面,处在何去何从的重要关头。两国应加强责任意识和强化使命感,把握住亚洲崛起的机遇,在实现各自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共同做地区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区域一体化的推进者、亚洲振兴的引领者。

在题为《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共同开创中日关系和东亚发展新局面》的主旨演讲中,唐家璇提到,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生效35周年,是中日关系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我们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生效35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重温和确认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内涵和精神,更好地把握两国关系的正确发展方向,妥善处理当前面临的问题。[详细]中日关系处何去何从关头 寄望两国人民

【政治论坛】东亚的和平发展与中日的政治责任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中日友好和平条约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最高形式的法律文件,条约中所确立的原则和精神需要遵守和执行。

条约为中日两国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并倡导三大精神。其中四项基本原则包括:正视历史,面向未来;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和平友好关系,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并且反对谋求霸权。三大精神分别是:求大同、存小异;言必信、行必果;世代友好,中日两国要世代为亚洲和世界奉献。

针对当前中日关系存在的困难,他指出,困难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问题,二是钓鱼岛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为什么现在重新发酵?主要是日本政局变化所导致的。自民党重新执政以后,其主要领导人误判形势,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这一做法不仅违背了日本自身迄今所作的国际承诺,而且伤害了受害国民众的感情,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和警觉。同时他敦促日本正视历史、承认争议。[详细]用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原则精神指导当前工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员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寄南】中日之间目前出现的问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东亚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结果,是中日两国处于力量转换拐点导致的结果,也是中日两国认知差异逐渐累积导致的结果

吴寄南指出,越是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越需要加强中日之间交流。在当前的形势下,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特别是学者、专家、媒体人士等精英层的交流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建议从五个方面来审慎选择中日关系实现转圜的突破口:

一、借鉴前几年中日共同研究历史的做法,就钓鱼岛争端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把分歧摆上桌面,就管控危机、避免升级达成新的搁置争议的共识;

二、两国共同携手治理雾霾和核污染,在此类广域的环境问题上加强合作;

三、开展能源和资源领域的合作;

四、共同推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五、东京奥运会如若成功不仅是日本的骄傲也是亚洲的骄傲。日本曾经出现过支持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国会议员联盟,中国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详细]中方专家就中日关系实现转圜的突破口提出五点建议

【论坛日方主办团体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目前东亚治理非常不稳定,既有国家和政治层面的问题,民间和个人也很重要。利益相关者要一起努力,发挥主人翁意识,推动民族主义情绪降温。

工藤泰志认为,目前日中政府外交没起到应有作用,最大的原因是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当一国政府行为时,容易激起本国的民族主义,同时也刺激对方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致使政府外交陷入两难。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应在缓和民族主义情绪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然而主权争议具有排他性,媒体也会陷入两难。

【安保论坛】东亚稳定与争端的和平解决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杨毅少将】中日双方应努力促进地区稳定,不要出现“一山不容二虎”的争斗。针对东亚地区军事紧张的根源,他指出了四大原因:

一是域外势力的因素,因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促发地区安全动荡。

二是政治因素。日本社会趋于保守,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衰败,使其渴望一位强势的政治领导人出现,以改变局面。杨毅指出,日方现任的政治领导人利用地区热点问题和外来因素,推动日本的政治转型,通过修改《和平宪法》等,以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

三是军事因素。杨毅认为,日本目前存在“借船出海”的现象,即以强化日美安保同盟关系的名义,试图逐步地突破防卫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军事实力的正常发展也引发了日方的担忧。

四是中国崛起的“反射”因素。[详细]中日不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关系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前院长、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主任·朱成虎少将】中国的军力发展并非针对日本,望日方能够理解到这一点。朱成虎在发言中指出,尽管东亚地区军事形势是紧张的,但也是可控的。

谈到目前中日两国的军事关系时,朱成虎表示,双方之间的不信任容易导致误判。“我们的发展绝对不是针对日本的,”他直言,“希望日本朋友能够理解。”他表示,希望领土争端不要影响中日关系的大局发展。[详细]中国军力发展绝不针对日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吴怀中】论坛为中日双方提供了坦诚交流的平台,抛开约束,求同存异。

中日双方的对话若只是各说各辞,就会成为“平行线”。只有尽量理解对方的立场、试图站在两方之间“中间线的上空”去看待问题,才是真正有效的对话。

论坛在确认具有可操作性的共识后,对外传播全面、客观、理性的声音,一方面向中日双方决策层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也试图纠正两国社会相互间的偏见,以此促进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

【经济论坛】亚洲经济发展与中日之间的课题及合作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中日之间现在政冷、经冷,但是中日经济互补性非常强,有很大的合作潜力。两国应加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可从三点着力。

第一,希望日本不断完善投资环境;

第二,希望增加两国各自货币在双方贸易中的地位;

第三,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金融跨境合作。[详细]中日经济互补性强 金融领域可从三点着力

【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中日经济到目前已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阶段。日本企业已经从35年前在中国开设投资企业的投资转口型,全面转为投资市场型,以前日本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的产品是转到其他国家的,但是现在日本已经把生产产品转为市场型,13亿人口的大市场,将是日本今后一个最大的市场。

魏建国呼吁,中日两国的企业家一定要克服政治外交形势的影响,把两国企业的经贸和今后的业务作为推动两国外交政治发展的一个新动力。[详细]中日经济形势:已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阶段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中日关系“经冷”无法单从经济上去突破,但应继续加强合作,两国在贸易、投资、制造业上具有互补性。他表示,日本如果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强同中国的合作恐怕是首选之一。此外,要加快推进中日韩的FTA,在TPP、RCEP等世界贸易新规则中加强合作,奠定东亚更开放的、全面合作的关系。

【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所谓“安倍经济学”造成的一系列效果已对中日双方贸易造成影响。

江瑞平表示,“安倍经济学”过度量化,大量资金流向市场,导致日元贬值,已经对中日双方的贸易投资带来影响。他指出,尽管日行的专家认为安倍此法主要针对的是日本国内问题的解决,但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大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不应该不考虑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中日应该在新的、比较高层的经济问题上寻找一些合作。建立一些互信,尤其是让中国的百姓认识到日本方面还是愿意做出积极的动作来改善两国的政治关系。日本领导人需要向中国的领导人表达合作意向,支持中国在亚洲发挥更大作用,能够理解中国普通民众的想法,才能改变日本在中国民众中的形象。中日之间的贸易问题、民间的一些不理解、不愿意买日本产品的问题将会逐步地解决。

【日本JFE控股有限公司顾问·数土文夫】所谓的商务商业活动,虽然它跟政治是有关系的,但实际上它还是应该脱离政治。他进一步提出,中日两国有很多可以合作的方面,不能只看到眼前的障碍,应该建立更加长远的战略,否则就没有长远的价值。两国战略合作、战略互助互惠的合作关系是必须要确立的。

【日本Nikko Financial Intelligence,Inc理事长、前日本银行副总裁·山口广秀】不管政治问题多难,利用经济进行突破是可能的。他表示,中日两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如何去合作共同应对亚洲新兴国家的问题是中日两国合作的重点之一。在各自解决结构问题的同时,要构筑一个友好的合作关系,进而解决亚洲其他国家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框架,不仅是两国能够互赢,还能对整个亚洲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详细]中日出现历史罕见“政冷经冷” 专家探讨以大智慧破解难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霍建国】中日应加强两国经济合作,推进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的中日韩FTA、RCEP。

现在日本进口到中国的是重型矿山机械、精密机器、照相机、机械、机床,以及一部分化工产品。中国出口到日本的是整个电子产品、通讯产品,还有包括原有的一些轻纺产品。可以看出中日贸易进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并不意味着中日之间贸易的相互依赖性以及互补性的变化。中日应当继续加强合作,在贸易、投资以及很多制造业上具有互补性。为此,霍建国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新的改革开放的突;

二,作为亚洲国家,中日两国应推进共同面临的中日韩FTA、东盟10+6的RCEP,为亚洲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三,共同关注全球动向。希望中日两国在影响未来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方面,有一些合作的内容,从而共同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回答记者关于“即将举行的三中全会是否会给日本企业也带来利好”的提问时说,三中全会将会是中国改革的下一个序幕的开始。他认为,在金融改革、财税改革等主要改革之外,还有部分重要改革内容,就是中国全社会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这将使中国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魏建国说,实际上,9月29日在上海成立挂牌的上海自贸区就已经开始实施了中国对外经济的多个自由:人的自由、货币的自由、投资的自由、货物的自由等,这将会给中日经贸带来无限商机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许多日本企业家已经纷纷涌向上海自贸区。据了解,已经在上海自贸区登记的日本企业已经占了所有企业的十分之一。

他表示,不同意有些专家和经济界人士所说的“现在是中日政冷经凉的时代”的说法。实际上从今年9月份开始,无论是中国的对日投资还是日本的对华投资,都取得了很大比重的增长。日本汽车在华的销售额在9月、10月都有较大程度的回升,27日上海海关公布通过上海海关面向日本的出口也呈增长趋势。所以说十八大和三中全会之后,中日经贸将会掀开新的篇章。[详细]上海自贸区也将为日企带来利好

【媒体论坛】传媒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在开幕式上所指出的那样,媒体是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一定程度上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两国媒体要共同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使用,架起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的桥梁,为两国关系改善和长远发展发挥应有的建设性作用。

蔡名照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为了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两国应该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增强战略互信;深化经贸合作,扩展利益汇合点;促进民间友好,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加强媒体合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人民日报国际部副主任·章念生】章念生在发言时表示,中日媒体应当担负起反映民意诉求的责任。

他指出,中日民间值得挖掘的友好故事很多,媒体应多采访普通百姓,多走基层,接地气,以利于营造中日友好的大环境。他认为,中日交往数千年中,“和”是一个关键词,媒体应该特别重视中日年轻一代,让他们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对方国家的国情民生。[详细]中日媒体应当重视两国年轻一代

【《读卖新闻》东京本社编委·伊藤俊行】现在传媒业形态发生了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信息有选择性的接受,可能导致了中日民众彼此好感的降低。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在传媒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除了这些技术性的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她举例说:“中国人重视历史,是因为历史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日本民众着眼于当下,当然其涵盖面很宽。当然不排除这些情况,日本媒体屏蔽了很多问题。不谈这些问题可能会使日本年轻人认为这些问题是不存在的”。“而这个误区是中国人民不认可的”。程曼丽指出,两国传媒界应该重视这些前提问题。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马为公】我们处在不同的国家文化,我们面临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同时我们也受了事件的左右。他认为,媒体在做国际报道时,不仅要做事件的简单反映者,还应该挖掘得更深。

【会议成果】共同发布《北京共识》

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共同发布《北京共识》,双方在以下四个方面达成共识:

1、中日两国拥有诸多共同利益。发展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符合双方,也符合亚洲乃至世界的利益。不管两国间出现什么问题,都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中日间密不可分的利益都应当得到维护,目前不稳定的两国关系必须得到改善,事态进一步恶化和国民感情对立升级必须得到控制。

2、中日两国必须永远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不管面临怎样的问题和出于什么原因,双方都应致力于通过对话以和平手段解决双方之间的争端和问题,两国不能采取任何可能触发战争的行动。

3、面对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问题存在的对立及由此产生的紧张局势,当务之急是两国政府及时展开对话和谈判,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并建立有助于避免偶发冲突、甚至军事冲突的危机管控机制和长效机制。

4、正确认识历史、从中汲取教训是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共同基础,也是我们对两国子孙后代、亚洲乃至世界和平所肩负的责任。[详细]论坛呼吁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媒体评论】中日学者激烈交锋 钓鱼岛问题差异难以消除

【英国广播公司(BBC)】“语言冲突”,在中日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此次论坛也在不甚愉快的氛围中展开。 【《日本经济新闻》】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会各方虽然达成“不应该发展成武力纷争”的共识,但是双方的意见差异却难以消除。

【《朝日新闻》】北京—东京论坛每年夏季在东京或北京轮流召开,但今年因为钓鱼岛、靖国神社参拜问题延期到了10月。评论认为,在中日政府之间外交停滞不前的状态下,本届论坛旨在让“民间卡车”开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根深蒂固,难免出现激烈交锋的场面”。[详细]中日学者激烈交锋 钓鱼岛问题差异难以消除

  1. 分享到:
  2. (责编:刘戈、王晓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话题

  1. 安倍检阅自卫队安倍检阅自卫队
  2. 日企:灿烂与悲鸣日企:灿烂与悲鸣
  3. 东京电影节“绿毯”东京电影节“绿毯”
  4. 秋季日剧看哪部?秋季日剧看哪部?

要闻速递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