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日本新聞》3日公開了一份來自美國的文件,証實日本外務省1987年曾秘密向美國發公文,要求在公開到期解密歷史文件時,將涉日文件排除在外。這其中包括日本社會一直懷疑的日美核武器密約,以及日本政府放棄對駐日美軍司法裁判權等相關內容。美國目前仍未公開這些文件。
《西日本新聞》稱,這是首次有明確証據証明日本外務省曾介入美國政府文件公開問題。日本評論指出,該文件再次暴露了外務省無視國民知情權、試圖“隱藏一切”的本性。美國前外交官還証實,日本要求美國不公開的文件范圍“不止於此”。
【証據登場】
《西日本新聞》公開的這份文件名為“日本就解密問題的申請書”,由當時負責文件解密審查工作、已故美國人德懷特·安巴克(音)寫於1987年4月。雖然美國歷史學者此前已研究証實,日本的確曾就解密問題向美國遞交過申請,但申請的具體內容卻不得而知。安巴克的文件解開了這一疑惑。
根據文件記載,當時美國正打算對上世紀50年代官方機密文件進行解密公開。因30年保密期已過,按照慣例,這些文件將被收錄到美國外交史料集中,由美國國務院公開出版。不過1987年1月和3月,美國國務院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局兩次收到日本駐美大使館發來的書面申請,日方提出不要公開涉日文件。安巴克的這份文件記錄了當時他與國務院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局就此事協商的經過,文件長3頁。
根據文件披露,日方要求美方不公開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有關日美就美國核武器入境日本、在日貯藏及分布和駐日美軍分布及調度問題進行的事前協商﹔其二,有關“刑事裁判權”﹔其三,有關“吉拉德事件”(駐日美軍吉拉德1957年在群馬槍殺日本農婦案)﹔其四,有關北方領土問題﹔其五,有關日美修改安保條約進行的談判。
熟悉日美外交歷史的京都外國語大學教授菅英輝解釋稱,日本不想美國公開的第一項涉及的就是日美核武秘密約定,即日本默認美國搭載核武器艦艇可以在不事前知會日方的情況下經過或在日本港口停靠。目前,相關文件仍未完全公開。而關於“刑事裁判權”問題,菅英輝指出,它涉及的應該是1953年修改日美地位協定時,日本政府放棄對駐日美軍公務犯罪以外(重要案件除外)刑事案件司法裁判權的問題。
安巴克在文件中記錄了協商后的結論——繼續對日美有關核武問題、刑事裁判權問題進行保密,但就剩下的三項內容,決定拒絕日本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