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沒想到一個生產“大鍋飯”的地方,也可以這麼較真兒!
“食材物價連年上漲,雖然我們一直努力保持原價,但是終於到了堅持不住的狀況,懇請家長的理解,每餐增加10日元(約合6角人民幣),漲價后一餐235日元(約合15元人民幣),一個月4700日元(約合300元人民幣)。”
這啥?原來是孩子們的學校發給家長的“午餐漲價懇請書”……這個價錢估計能讓很多家長感慨了。事實上,日本學校一般沒有免費午餐,但雖然是付費的,價格一般也不高,而且專業程度很強,這當然跟日本成熟的校園午餐傳統與制度分不開。
日本的學校午餐,可以說代表了日式學校教育的一個側面,我們也經常可以在海外媒體上看到對日本中小學校午餐的介紹。
日本的學校午餐主要面向小學和中學,大多數城市都有若干處校餐中心,按照學區每天提供制作、派送、回收一條龍服務。在校餐中心,有專業營養師制定菜譜,保証午餐的攝入熱量和其他營養成分。在月初發給孩子的午餐表上,除了可以看到每一餐使用的食材名稱,還可以看到具體卡路裡數,以及鹽分油脂蛋白質等多項數據。是不是很細心?
更嚴格的是,校餐中心的工作區地面被幾種不同顏色的涂料分割,各區的工作人員隻能在自己的區域裡活動,不可跨出地面的劃線。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証一道工序一撥人,減少異物摻入的可能。
光是打雞蛋這道工序就已經不簡單了,日本喜歡機械化,但為了防止蛋殼混入蛋液,打雞蛋隻能完全人手操作,再加上雞蛋對少數孩子來說是可能過敏的食物,為了保証避免混入其他食物,校餐中心還專門給打雞蛋的安排了一個房間,是“單人單間打雞蛋”。想到一個人一上午默默敲碎兩千蛋,真是又覺得好笑又覺得可敬。
每到新學年,學校都會發來調查,要求每個孩子注明是否過敏,對什麼過敏。之后校餐中心會根據調查結果,為這些孩子專門制定脫敏餐。每天僅僅為了幾十份和普通餐同樣價格的脫敏餐,從洗菜盆到炒菜鍋全套單配,還有專門的隔離工作室。不得不說,做得既專業又細致。
有趣的是,回收的殘羹剩飯也有學問在裡頭。校餐中心會分析什麼菜剩得多,什麼菜受歡迎,參照這個統計結果制定下個月的菜譜,同時設法改變烹飪方法,讓孩子吃掉不愛吃的食材!老實說,在校餐中心參觀座談一天后,我從沒想到一個生產“大鍋飯”的地方,也可以這麼較真兒!
(悠 園 日本茨城 家庭主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