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2017年06月12日08:3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日本: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到過日本的人,都能夠體會到日本人大事小事、有事沒事都鞠躬致謝的“煩瑣”。身處這種環境中,不得不讓人開始耐心觀察、細致思考日本人“擅長”感恩的特質從何而來?

感恩教育從小開始

據記者了解,日本的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接受感恩教育。比如,日本的幼兒園會為每個孩子舉辦生日會。孩子生日前,老師會邀請他們的父母出席。在生日會當天,學校會把孩子從出生以來的照片全部懸挂起來展示。同時,孩子的父母也會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分享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從出生到學語,從學步到數數。

通過這樣的生日會,孩子們逐漸了解生命的由來,懂得誕生與成長的艱辛,明白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和期望,這樣不僅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也讓孩子懂得對待父母要心懷感恩之心。日本人認為,孩子從小知道感恩、尊重生命,長大后很少會做出越軌的事。

除此之外,日本的幼兒園還讓孩子們輪流照料園內飼養的小雞、小兔子等,照看植物園內的花草,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從小有一顆充滿愛的心,並讓他們學會尊重生命。這種教育直至進入小學后仍會持續開展。

不僅如此,在日本出版的很多兒童讀物都是“感恩教育讀本”。經典的感恩教育叢書《謝謝傳遞給我生命的人》《謝謝媽媽》《謝謝大家》被列為日本小學生思想道德課教材,它們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講述了祭祖傳統、生命誕生、生命延續、失去親人、對他人心存感恩的內容,讓孩子們明白生命的聯系和延續,也了解了人與人之間要學會感恩、珍惜生命。這些書即使成年人閱讀,也會獲益匪淺。

日本的感恩教育還從小事做起。有一次,記者接朋友的孩子放學,日本小學生的書包一點都不比國內的輕,本想幫孩子提書包,小朋友謝絕了。他說:“謝謝叔叔,老師和媽媽都告訴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給別人添麻煩,這是對別人最大的感謝。”記者聽后很是驚訝。事后,我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朋友告訴我日本人的教育確實細致入微。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收衣服、晾衣服,還時常把爸爸媽媽的衣服也一起收了。老師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感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感恩教育身教重於言傳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父母教育孩子要學會感恩,好像感恩已成為對孩子最基本的一項要求。這樣的教育要求本沒有錯,但是任何教育的成果,身教都遠遠勝於言傳。日本人深刻體會到,如果自己都沒有做到,又怎能要求孩子呢?

眾所周知,日本人每餐飯前都會雙手合十說“我開動了”,我們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樣一個就餐前簡單的示意,有兩重深層的含義,一方面這是向做飯的人付出勞動表示感謝,另一方面是向擺在面前的食物表示感恩,並且要一點不浪費地全部吃干淨。因此,在日本的餐館一定會看到,無論多大的孩子,在餐前都會效仿父母雙手合十說一句“我開動了”。一個日本朋友曾告訴記者,孩子其實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些深遠的含義小朋友們當時還不會明白,但從一開始效仿大人的動作,慢慢就養成了習慣,遲早有一天他們會懂得其中的奧妙,到那時他們一定會充滿虔誠地雙手合十,感恩大自然所賜予的這一切。

感恩也要禮尚往來

接觸過日本人的朋友都覺得日本人很客氣,無論什麼時候見面都會送點小禮物。日本人在這種禮尚往來間,送出的是自己的感恩與祝福,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日常間便有的感恩教育。

日本社會的人際關系和交往禮儀,也包含著感恩的層面,一年有很多次送禮的日子。記者家剛搬來一個鄰居,住進來沒幾天后就敲門說自己是新搬過來的,以后請多多關照,並送上了一份禮物。記者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便請教日本朋友,原來在這種情況下是需要還禮的。來而不往非禮也,記者隨后便送了他一盒中國的茶葉。就是這麼一件日常的事情,讓人從中學到了如何感恩。

想教育孩子就先要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成長,隻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才有可能孕育出感恩的種子。教育孩子並不是將知恩圖報挂在嘴邊,而是要用實際行動。“日式”的感恩教育,是在關愛孩子的過程中慢慢淨化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在關愛中感知愛、學會愛,再懂得感恩、報恩。

(記者 張冠楠)

(責編:袁蒙、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