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宇
8月30日,日本札幌市南警察署向中國駐札幌總領事館通報:經DNA比對,幾天之前在釧路市海岸發現的女性遺體,正是失蹤多日的中國女教師危秋潔。
至此,這樁舉國關注的失蹤懸案塵埃落定,但一個生命的消逝,卻是更加令人心痛的悲劇。在遺體得到確認之前,有日本媒體公布了危秋潔失蹤前在一家民宿留下的筆記,上面有“這是告別的信”“如果我不在了,請大家不要難過,我會成為星星守護著大家”等流露出輕生念頭的內容,據此,多數人都猜測危秋潔可能死於自殺。但日本警方至今尚未對此作出正式結論,危秋潔的家人也不願接受這種說法。
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如今尚未確認,但無論如何,一個年輕人如此離開人世,都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傷與遺憾的事。在殘酷的事實面前,危秋潔的親人或朋友自然受傷最深,而每一個具備人性與良知的人,也都會為這位年輕同胞的死亡感到遺憾。縱覽輿論空間,大多數聲音都在表達哀悼、祝福逝者、慰問逝者家人。然而,也有不少消費死者、攻擊死者的聲音。從相對數量上講,這些聲音固然是少數,但是,不和諧的聲音污染了輿論空間,也傷害了死者及其家屬的聲譽,以及社會大眾的良善感情。我們必須堅定反對這些對逝者缺乏尊重、缺乏善念的言論。
在時下的輿論場中,這些不和諧音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不和諧音,將危秋潔的死因歸到了“去日本”上,仿佛去日本是她的過錯一般。在發出這些聲音的人看來,因為危秋潔選擇了去日本,其死亡就變成了“活該”。在一家主流媒體的微博評論區,一條內容為“女孩子們,別去日本啊,不安全,還是老老實實在家裡待著吧,不要去一個曾經侵略我們的國家,給自己家人抹黑”的評論,竟然得到了上百個“贊”,而用詞更加不堪的也大有人在。在一些滿腦子都是仇恨的人心裡,一位逝去的同胞遠沒有他們的情緒重要。
第二類不和諧音,則抓住了“疑似自殺”這個焦點,拿起道德的大棒規訓起了死者。在某些永遠佔據道德制高點的人眼裡,自殺就是原罪,就是自私自利、不負責任的表現,他們不在乎死者有過怎樣的生活經歷或者是否有心理疾患。一位有著20多萬粉絲的微博“大V”,公然對危秋潔的死作出了這樣的評判:“你以為是變成星星,實際上是一具腐尸,家人悲痛欲絕,減壽不知多少年,也給其他許許多多人添了麻煩。”在對死者進行道德審判之余,還不忘用“腐尸”這樣的詞惡毒地冷嘲。這種把冷血當理性,刻薄當道德的觀點,也有不少無知的擁躉。
事實上,輿論對危秋潔的傷害,早在她的遺體被發現前就已經開始了。最早,危秋潔剛剛失蹤,生死未明,就有許多人惡意揣測,說她是有意在日本非法滯留的“黑戶”。對於一個失蹤的人來說,這種“莫須有”的指控根本不可能被証偽,但是也引來了一批起哄的人,而這隻能對當時心中焦灼的危秋潔家人帶來嚴重的二次傷害。
這些不和諧音,有著不同的社會基礎和迥異的出發點,但最終都是消費死者、攻擊死者。雖然他們嘴裡的每句話都在談論死者,但他們內心之中對死者卻根本沒有一點在意和尊重。他們隻在乎自己的觀點能否得到表達,死者不過是他們利用的對象而已。他們發表怎樣的言論和觀點,當然屬於他們的自由,但這種自由絕不能建立在對死者侮辱與傷害的基礎之上。在一個健康而有溫情的社會之中,這種人理當受到輿論和良知的雙重譴責。
今天,我們哀悼危秋潔的身亡,同時也期待真相明了。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應當給予死者最大的尊重,別去傷害社會的善意與溫情,這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為不幸的逝者所做的一點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