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村一品”經驗借鑒

2017年09月12日09:39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日本“一村一品”經驗借鑒

一村一品的發展理念最早是由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鬆守彥於1979年倡導發起的。當時的日本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加速,城鄉之間差距不斷擴大,為扭轉大分縣農村人才短缺、資本外流、產業萎縮的局面,提高農村地區活力、振興地域經濟,平鬆守彥發起了這一運動。

該運動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獨立自主、銳意創新,培養人才、面向未來”為基本理念,引導農村居民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找到本地的閃光點,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開發生產具有本地特色、令人感到自豪的產品,並使這些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這一運動在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和政府扶持下蓬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關資料表明,目前大分縣已培育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產品300多種,總產值達到10多億美元,居民人均收入連續多年位於日本九州地區第一位,居全國前列。隨著一村一品運動的深入開展,其基本理念已逐步為許多國家和地區所認識和接受。在亞洲、非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一村一品已成為振興地方經濟、消除貧困和城鄉差距的重要措施。

案例1:大分縣“豐后牛”

大分縣的“豐后牛”是日本“和牛”品種之一,肉質細膩多汁,脂肪均勻分布在瘦肉間,看上去如同冬天降下的美麗霜雪,故稱之為“霜降牛肉”,被推崇為日本國寶級的食材,價格很貴,數量很少。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當地耕牛越來越少。

為了有效利用原來飼養耕牛留下來的大片草地,當地人以20萬日元為一個認養單位,針對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開展了認養肉牛的活動。並用當地的特色產品作為利息,每年寄給認養主人。后來,這種活動發展為一年一度的“品嘗肥牛大喊大叫大會”。

每到秋天,農家邀請肉牛主人到牧場來,酒足飯飽之后,選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測定器前大喊大叫,根據噪音大小評選優勝者。不僅如此,凡聚會參與者,皆可通過抽獎獲得獎品。獎品都是葡萄酒、調味品、大米、燒酒等本地特產以及當地的酒店住宿打折券等,活動持續一周左右。

推廣大喊大叫活動,不僅振興了當地的畜產業,使閑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旅游業,為當地農產品打開了銷路,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如今,大分縣的香菇和麥燒酒連續多年在日本市場佔有率居第一位。

案例2:馬路村柚子

馬路村四面高山環繞,村域面積的96%為山林,人口不足1000人,平均每平方公裡隻有6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偏僻小村通過發展村裡唯一的特產——柚子,成了日本鼎鼎有名的富裕村,創造出一年2億多人民幣的業績。

由於馬路村山林茂密,水源無污染,所產柚子的營養成分要比市場上其他柚子高很多,但是由於形狀不好一直無法作為水果投放市場。從1975年開始,馬路村通過加工柚子果汁、果醬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如今,為不斷提高柚子產業的附加值,加工產品種類仍在拓展,除食品外,馬路村建立了一座完全依賴柚子加工廢棄物為原料的化妝品工廠,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已開發出柚子香皂、化妝水等系列產品。

馬路村的成功與其獨到的品牌營銷策略密切相關。明確的品牌意識:廣告、照片、海報,甚至銷售用的小冊子,都有統一的文體和宣傳口號。增強品牌忠誠度:面向全球推出“特別村民制度”,通過持續的互動讓參與申請的消費者們感到,自己就是馬路村的一員,從而產生馬路村的故鄉情結。正是這些舉措有效強化了馬路村的品牌。馬路村每年接待觀光客55000人左右,但是常年購買馬路村產品的“鐵杆粉絲”有61000人。

除此之外,馬路村還參加“日本最美鄉村”評選,大力宣傳樂享自然的山村生活模式,吸引了大批志願者前來體驗生活,參與山村振興活動。如今有許多來自城市的年輕人到馬路村的村辦企業就職,從而給小山村的發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責編:張麗婭、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