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日,在小米公司的鄭州大學招聘宣講會上,一名自稱創新部負責人的秦先生在發言時稱:“如果你是日語專業的學生,那你可以走了。或者我們可以送你們去從事電影事業!”一些學生憤而離場。9月24日,小米公司表示,涉事員工已向學生們道歉並獲得諒解,小米公司也正式向公眾道歉。
湖南紅網發表張楠之的觀點:所謂的“從事電影事業”,正如感覺受到侮辱的學生所言,“大家都是成人,我們又不傻”,其意中所指是非常明確的,這樣的話出現在招聘宣講會這樣一個嚴肅的場合,侮辱意味是非常明顯且直白的。其中暗藏著這樣的邏輯:調侃日語專業的畢業生,就是在調侃日本,侮辱日語專業的畢業生,就是在侮辱日本,而調侃、侮辱日本就是愛國,就是正確的。更進一步地,還有這樣的邏輯:學日語就是不愛國,不愛國就應該遭到調侃和歧視,就應該被排除在招聘范圍之外,這也是正確的。一家誕生、成長於互聯網時代的科技公司,一家正在致力於國際化布局的科技公司,開放、包容本該是其與生俱來的品質,卻從一位高管的口中說出了如此充滿歧視和侮辱意味的話語,令人遺憾,讓人不解,也讓人感到深深的不安。一個客觀的現實是,我們無法消除所有的歧視,尤其是那些具有較強隱蔽性的歧視,這些歧視不會寫在白紙黑字的規定上,也不會反映在公開或私下的語言中,但卻真真切切地被用人單位作為實際操作中的標准來使用。
小蔣隨想:創新部的人“創新”出這番高論,讓人大跌眼鏡。在歧視與侮辱自己的同胞的時候,某些人也在自取其辱。招聘者代表公司,這番言論實在給公司形象減分。即便說這只是個人不當言論,派出有這樣傾向的人去做招聘,小米公司也逃脫不了用人不當、培訓失職的責任。小米宣稱有包括日本、韓國、印度等多個國家的員工,且相處非常愉快,為何還會發生這樣的事?秦某做了檢討,小米對秦某通報批評,如此輕飄地處理,能起到多大教育效果?在這件事的背后,還隱約可見一種營銷的影子。某些人搞營銷常打民粹主義牌,宣揚買什麼就是愛國,反之就不愛國,詆毀謾罵購買國外品牌的消費者,網絡上“水軍”就此展開互掐對罵令人皺眉。國貨當自強,國人當然希望中國創造與中國制造躋身國際一流水平。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拿出響當當的技術與產品,獲得全球消費者的認可,不斷提升與積累品牌效應,在市場大潮中贏得主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創新與創業離不開多元合作與交流。而歧視、狹隘、詭詐、厚黑,任何一條都是對企業與品牌的傷害。(作者 蔣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