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中國消費市場規模在2013年超過日本,2015年已相當於日本的1.7倍。今后,隨著民眾收入水平的上升,中國消費市場無疑將長期呈擴大趨勢。
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9月25日報道,近年來,不僅沿海地區,中國內陸城市年輕人的穿衣打扮也接近發達國家的年輕人,對服裝不全看重實用性,時尚因素正起著引領作用。特別是女性時尚的變化非常徹底。不少人閱讀講談社的《ViVi》雜志,學習著裝、化妝、美容技巧。
報道稱,這是因為全球性品牌產品不僅在中國沿海地區,在內陸地區也有越來越多的專賣店。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人已經變得富裕。
那麼,中國的消費市場到底有多大呢?據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中國家庭最終消費支出在2010年時隻相當於日本的七成,但其后因民眾收入水平上升,中國消費市場規模在2013年趕超了日本,到2015年已達到517萬億日元,相當於日本的1.7倍。美元升值和日元貶值也起了一定作用,總之中國消費市場規模在五年裡實現了2.7倍的快速增長。
報道稱,中國的消費需求隨著民眾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將呈擴大傾向。中國2015年的人均年消費額為38萬日元(約合2.24萬人民幣),相當於1971年日本的水平。如果假定要達到現在日本的消費水平,中國整個消費市場還需要擴大五倍。
《富士產經商報》認為,今后中國消費的增長點是什麼呢?姑且把中國大致分為沿海城市、內陸城市和農村地區三大部分。首先,在北京、上海等沿海城市,最新款的進口車暢銷,英語培訓班等很受青睞。在這些地區流行的事物已經跟在發達國家沒有太大區別。最新款的iPhone X和藍牙音箱等獨特的商品,在中國的沿海城市也不斷增多,就跟在紐約、巴黎和東京一樣。優衣庫的例子說明,高品質是關鍵。該公司當初採取了低價格路線,但被認為商品質量不高,因此銷售額上不去。但是,當公司以跟東京相同的價格來銷售商品后,銷量得到大幅增長。
報道稱,在中國內陸城市,可以預料會出現追趕沿海城市的消費形式,現在已經進入到享受時尚和音樂的階段。但是,廉價的國產車和智能手機、家電產品銷量很好,這跟沿海城市不同。今后外資品牌車、鋼琴學習班等現在在北京、上海流行的事物,將來在內陸城市也會有市場。居住著5億人的內陸城市才是幫助消費擴大的大眾消費市場。
報道稱,農村地區也會因企業進駐增多和農業技術提高,而得以切實提高收入水平。冰箱等白色家電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率較高,但能夠享受時尚、音樂的家庭還不多。今后,不僅擁有拖拉機,也擁有私家車的家庭將會增加。跟日本的農村一樣,由於缺乏地鐵等公共設施,汽車很可能成為生活必需品。利用智能手機的網絡購物也還有發展的空間。
《富士產經商報》認為,中國消費市場的擴大對日本企業來說也是巨大的商機。比如,在沿海地區,可以大力發展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在內陸城市,要積極適應新富階層需求的擴大。面對農村地區,要通過網絡銷售來開展經營。日本企業可以針對不同市場採取不同戰略。(編譯/劉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