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實反擊日本“虛構派”歪論

2017年12月12日11:30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以史實反擊日本“虛構派”歪論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佔領南京,對中國同胞實施大規模屠殺。但直至今日,日本“虛構派”對此依舊持否認態度。由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所著的 《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 昨天在上海首發並舉辦新書座談會,這是首部全面系統地針對日本“虛構派”進行批駁的學術著作。

與會學者指出,該書史料豐富、論述嚴謹,對日本“虛構派”的言論展開分類梳理逐一批判,達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填補了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的一項空白,書中用史實反擊日本“虛構派”歪曲事實的言行,也表明中國學界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的堅定立場。

以史料揭露“虛構派”的前后矛盾

根據研究南京大屠殺的立場,學術界將能夠客觀公正研究的稱為“肯定派”或“大屠殺派”,將矢口否認事實的稱作“虛構派”。21世紀以來,日本“虛構派”不斷推出歪曲篡改歷史的“著作”。在程兆奇看來,“虛構派”的研究並無堅實的史料做基礎。“‘虛構派’為了否認南京大屠殺,常常從史料中斷章取義,或隻選擇對自己有用的史料,而無視反証的史料,或對反証史料進行曲解。”如東中野修道在其《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証》 一書中論及日軍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的性暴力時,選擇了魏特琳在1938年發表的文章,因文中沒有提及日軍的強奸暴行,他就斷然推斷日軍根本沒有犯下相關的罪行,而事實上魏特琳日記中有多處記載了日軍強奸暴行,他卻視而不見。

針對“虛構派”的諸多無理檢証,《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以史料說話,給予全面反駁,揭露了“虛構派”眾多明顯的編造、前后矛盾、不自然不合理之處。為此,在日本生活學習多年的程兆奇,查閱了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楊大慶評價:該書既有對重大史實的論証,也有對個別觀點的批判,均建立在作者佔有大量中日文原始資料和充分消化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體現出嚴謹的史學邏輯思維,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構建學術對話平台是今后努力方向

座談會上,東京審判時負責南京大屠殺案搜証的檢察官裘劭恆之子裘壽一追憶道:“當年父親和同事歷經艱難找到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尚德義、伍長德,目擊者美籍醫生羅伯特·威爾遜、約翰·梅奇牧師等關鍵人物,最終檢察官向法庭提供的証人、証詞和其他証據材料堆起來,有一尺多高。這段歷史,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回顧歷史、總結教訓、認清戰爭的責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承擔的責任。”上海史學會會長熊月之說,對於歷史學者來說,盡學者之力就是用文獻証明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做經得起推敲的研究。他認為,構建學術對話平台,並注入人類文明的視角以推動研究的國際化,將是中日史學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起共同推出了“東京審判出版工程”,產生巨大反響,《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 正是這一工程最新成果。此前還出版了東京審判庭審記錄、証據文獻、國際檢察局訊問記錄等大型文獻及其附錄索引,以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中國部分》中譯本、“東京審判研究叢書”20余種,並建立了“東京審判文獻數據庫”。日本已故學者津田道夫曾閱讀《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中的文章,並稱:“作者通過全面網羅日本的公刊史料,以比較、考証來迫近真相的賢明的方法達致對事態的各個方面的解明,不能不說取得了相當的成功。”(記者 許旸)

(責編:許文金、張麗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