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田建川
台風“艾雲尼”在瓊州海峽畫了一個圈,它在兩天內三次登陸我國,成為1949年以來首個完成該動作的“初台”。
作為一個合格的台風,“艾雲尼”在5日8時“出生”后,尷尬地流浪了一天,沒有名字,隻能被稱為“小四”。直到6日上午日本氣象廳才給它上“戶口”,起了“艾雲尼”這個名字。
影響我國的台風為何由日本氣象廳命名?
台風“小四”的尷尬
5日8時,南海熱帶低壓風力加強,升級為熱帶風暴,宣告了今年第4號台風的“出生”。中央氣象台的微博寫道,“我是小四,是今年台風家族的第四個孩子”,“但我的名字其實不是小四,我的名字還挺好聽的,就可惜現在還不能叫”。
台風的名字誰說了算?實際上,以前國際上也沒有統一的命名規則,后來為了避免台風名稱混亂,世界氣象組織下屬的台風委員會決定從2000年起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的熱帶氣旋採用統一命名法。
中國、朝鮮、日本、美國等世界氣象組織在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提供台風名,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最終形成了包括140個台風名字的命名表。此后,台風的名字就根據這個表按照規定的順序循環使用。
目前我國提供的台風名有悟空、風神、電母等。然而,“有權提供台風名字”不等於“有權命名台風”。台風名稱的實際分配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
正是這個原因,在今年第4號台風生成后,盡管氣象人都清楚它未來會叫啥名字,但在沒有得到官方命名前,隻能暫時稱呼為“小四”了。
台風命名背后的現實需要
台風的命名看似是個輕鬆的話題,其背后實際上卻是防災減災的現實需要。“台風猛於虎”,這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事實上,公眾所熟知的台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強度。當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級別后,才會被稱為“台風”並獲得命名和編號,而在此之前,它被稱為“熱帶低壓”。
現實中,人們往往從“台風”形成后才開始予以重視。但三防、氣象、應急救援等部門,則需更早准備。
廣東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伍志芳說,中央氣象台觀測到今年的南海熱帶低壓加強為熱帶風暴級別后,從技術的角度開始稱之為今年第4號台風。盡管日本氣象廳還未對其命名,但我國對其“已經是台風”的明確,有利於各級部門特別是廣東、海南等地採取積極主動的防御措施。
台風形成后,將觸發一系列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響應,這意味著不同程度的社會防災動員。2015年3月開始實施的《廣東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明確,台風黃色、橙色、紅色或者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停課信號,停課信號生效期間,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應停課。
實際上,盡管日本氣象廳6日上午才對台風“艾雲尼”命名,但我國的防御工作早已做在前頭。5日9時,在中央氣象台認定熱帶低壓已加強為今年第4號台風后,廣東省防總開始啟動防風Ⅳ級應急響應,瓊州海峽全線停航。
差距是保持前行的最大動力
影響中國的台風為何由日本氣象廳命名?很快,中國網民在社交媒體上開始對此提出疑問。中央氣象台微博裡的一句話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是因為以前我們技不如人”。
科普作家@中國氣象愛好者在社交網絡上說,日本氣象科技家底厚,基礎研究多,以前的水平確實高出亞洲其他國家一大截,在世界氣象組織話語權大。我國最近幾年氣象水平突飛猛進,但總體而言和日本還有差距。
意識到差距是保持前行的最大動力。就在台風“艾雲尼”生成的同一天,5日21時07分,我國風雲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8顆風雲二號衛星。風雲系列被世界氣象組織列入國際氣象業務衛星序列,正在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在台風、暴雨、大霧、等監測預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