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在歷史問題上的分歧與日俱增
今年1月23日,河野太郎與韓國外長康京和在瑞士達沃斯實現了會談。然而,日韓外長僅在會談中重申各自在“慰安婦”問題和二戰勞工賠償問題上的立場,雙方並未取得共識。日本共同社分析指出,日韓外長會談未能就解決強征勞工問題及“慰安婦”賠償等問題找到出路,這反映了歷史問題上日韓之間的分歧與日俱增。
近來日韓兩國圍繞歷史問題一直磕磕絆絆。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去年11月裁定,日本企業三菱重工應承擔4名二戰被強征的韓國勞工的賠償責任,原告方可向法院申請扣押該公司的資產。而日本政府則堅持認為,兩國1965年簽訂《日韓請求權協定》、恢復邦交正常化時,此類民間索賠問題“已經解決”,敦促日本企業拒絕賠償。
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新年記者會上就勞工賠償問題表現出了較為強硬的姿態。他敦促日本在歷史問題上採取謙遜態度,尊重韓國司法機構的審判結果,同時稱日方試圖把強征韓國勞工索賠案政治化並引發爭議不明智。
困擾日韓關系的問題除了強征勞工案以外,還有韓國宣布解散依據《韓日慰安婦協議》設立的“和解與治愈基金會”一事。在韓國民間,要求日方反省歷史的呼聲強烈。韓國民眾一直要求日本政府就二戰時期強征“慰安婦”的罪行道歉並對“慰安婦”受害者進行賠償。
日本《讀賣新聞》1月25日至27日開展的輿論調查顯示,針對強征勞工訴訟判決和“雷達照射風波”等問題導致不斷對立的日韓關系,71%的日本受訪者認為“隻要韓國堅持難以接受的主張,即便兩國關系得不到改善也沒辦法”,隻有22%的受訪者認為“為了讓日韓關系得以改善,日本應該考慮向韓國靠攏”。
韓國《韓民族日報》評論稱,在雙邊關系已經跌至冰點的情況下,日本應當停止刺激對方的危險“挑舋行為”,並需要作出解釋和道歉,不要繼續作出損害雙邊關系的行為。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日韓之間的歷史問題長期而復雜,要想解決絕非易事。日本堅稱相關索賠問題已經通過1965年的《日韓請求權協定》解決,但韓方認為這一協定不影響強征勞工受害者個人對日方的索賠權,雙方分歧明顯。兩國輿論普遍認為,在日韓雙方間不信任感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兩國關系近期很難出現改觀。(記者 劉軍國 馬 菲)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29日 17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