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嘗試走出“現金社會”

張冠楠

2019年03月12日13:1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日本嘗試走出“現金社會”

東京成田機場內商家為外國游客提供豐富的支付方式。

張冠楠攝/光明圖片

現在中國老百姓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智能手機,但許多中國游客到日本卻發現難以像中國那樣方便地使用手機結算。在日本,許多人仍然在使用非智能手機,就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期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審議中也表示,他本人沒有智能手機。

事實上,日本社會普遍對於中國的“無現金化”進程之快感到震驚。有日媒認為,中國以智能手機為基礎,向客戶提供各類新服務,其在服務數量和規模上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而在日本,因為沒有普及手機應用服務,自然也不會像在中國那樣十分便利地享受網絡約車、共享單車、外賣快遞等服務。

移動支付未能在日本快速普及原因多

如今在中國,通過手機等實現的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生活基礎設施”,而這在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卻還沒有普及開來。據日本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移動支付在日本的利用率僅為6%,而在中國已達到98.3%,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日本社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相對較慢,新技術、新做法並不容易順利推廣。一項新服務往往需要政府、企業等機構進行諸多煩瑣復雜程序才會進行推廣,效率低下並且很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卡在某一關。而移動支付在中國的發展流程則更加自然順暢,這導致了諸如移動支付這樣的創新服務在中日兩國出現了不同的境遇。甚至有一種聲音認為,日本在遭遇了“失去的20年”后,時至今日仍陷在泥潭之中無法自拔,而在日本原地踏步的時候,中國卻在很多方面實現了“彎道超車”,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基於智能手機所提供的新服務模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日本民眾十分看重個人隱私,不願意將資產、個人信息等“透露”給一個未能充分得到信任的公司,並且對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心存顧慮。因此,讓日本民眾透徹了解移動支付的安全保障性能,打消他們的疑慮,是推動移動支付在日本順利發展的關鍵。

再次,現金支付觀念在日本民眾心中根深蒂固,智能手機在日本尚未完全普及。許多日本人對現金的依存度很高,以至於信用卡支付在日本也並沒有完全普及。除了大型商場、連鎖便利店、星級酒店之外,日本很大一部分店鋪至今存在隻接受紙幣、不接受信用卡的情況。消費者進行現金消費,商家接受紙幣支付,這在日本社會似乎達到了一種平衡狀態。既然消費者不介意使用現金,那麼大多數小本經營的商家也自然不會選擇信用卡等支付方式,畢竟提供信用卡等支付方式需要商家向結算公司至少支付3.25%至6%左右的手續費。

最后,人口老齡化制約移動支付發展。由於日本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其帶來的勞動力不足的客觀情況直接限制了相關服務的發展。例如預定外賣服務,在中國人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輕鬆實現,但在日本即便推出了可提供相關訂餐服務的軟件,高額的勞動力成本卻造成了“叫餐容易,送餐難”的情況。這也決定了日本移動支付的發展並不會如中國一樣順暢。

(責編:劉戈、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