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繭居族”人數劇增已成社會問題

2019年06月17日08:16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日本“繭居族”人數劇增已成社會問題

在日本,有一個特殊的群體被稱作“繭居族”(“繭居族”是指那些與外界零交流的人,他們少則半年、多則幾十年不出門,幾乎與世隔絕)。本月1日,日本前農林水產省事務次官熊澤英昭在家中殺死自己44歲的“繭居族”親生兒子,竟聲稱是“為民除害”,此案使“繭居族”及其造成的社會問題再次成為日本輿論關注的焦點。

父殺子震驚日本

據日媒報道,當地時間6月1日,家住東京都練馬區的無業人員熊澤英一郎在家中被人用菜刀砍死。東京警視廳隨后逮捕了被害人的父親、日本前農林水產省事務次官熊澤英昭。

報道稱,熊澤英昭與妻子及長子英一郎三人一起生活。當日下午,熊澤英昭主動報警稱“刺殺了兒子”。作為“繭居族”的熊澤英一郎被發現身中數刀倒在床上,送醫后被確認死亡。

在行凶的6天前,76歲的熊澤英昭曾在家中遭到兒子的暴打,警方在其身體上發現了疑似被毆打的淤青。當時,熊澤英昭也向妻子暗示,下次再被兒子毆打“不會手下留情”。事后在接受警方調查時,熊澤英昭也承認,“如果不殺他,我就會被殺”。

據稱,在案發前,熊澤英一郎還曾抱怨附近的小學太吵,因而被父親訓斥,雙方發生口角。調查人員透露,熊澤英昭供述稱,44歲的長子“有閉門不出傾向,還有過家庭暴力”。熊澤英昭還稱,5月28日在川崎市發生的51歲男子持刀行凶事件也影響了他。他說:“看到川崎發生的事件,我害怕自己的兒子也會傷害周圍的人,十分擔心。”他表示,認為自己的兒子也可能效仿凶手進行“無差別殺人”,因此決定“懲治”他,以避免造成社會危害。

熊澤英昭的鄰居稱,“聽說他們(熊澤英昭夫婦)有孩子,但他們幾乎不提及(孩子)。我既不知道他們有個兒子,也不知道兒子和他們住在一起”。

另據報道,熊澤英一郎住在東京都內另一處居所時,曾和鄰居就扔垃圾等瑣事發生爭執。之后,他回到父母家,與其父母同住。警方還在其家中找到了可能是熊澤英昭所寫的表露殺意的筆記。

“繭居族”與世隔絕

“繭居族”具有以下幾點特征,且缺一不可。一是24小時不出門,在網上購買生活用品,即使偶爾出門也是去最近的商店購買生活必需品﹔二是與他人零交流,即使與家人聯系,也是因為生存需要﹔三是以上兩點持續時間在半年以上。

近年來,“繭居族”已經成為日本的社會問題之一,“繭居族”犯案或者“繭居族”被殺的案件屢屢見諸報端:2016年,日本新潟縣三條市一名70歲的母親在殺死50多歲的“繭居族”兒子后自殺﹔此前,廣島縣福山市還有一名77歲的父親在家殺害了44歲的“繭居族”兒子﹔5月28日,51歲的“繭居族”岩崎隆一在神奈川縣川崎市持刀隨機砍殺路人,造成2人死亡、17人受傷,行凶后自砍頸部自殺。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岩崎隆一長期深居家中,和外界少有互動。岩崎隆一與他80多歲的伯父和伯母同住。他的一位親戚曾向該市心理保健暨福利中心咨詢,表示岩崎長期無業,深居家中。但該中心人員並未派員探視岩崎,因為他的伯父伯母說,外人來探視可能會“刺激”他。

在最新一起“繭居族”相關案件中,熊澤英昭稱為防止作為“繭居族”的兒子犯案而殺子。他本人將會受到法律懲處,這一事件在令人唏噓不已的同時,也令“繭居族”再度成為日本輿論關注的焦點。

日本政府日前公布調查指出,日本當前40歲到64歲的人中,有613000人是“繭居族”,其中近3/4是男性。負責這項調查的日本內閣府官員稱,“調查結果顯示,‘繭居族’人數比我們想象的多,‘繭居族’是不單隻出現在年輕人身上的問題。直至最近,‘繭居族’還曾被認為主要是青少年和20多歲年輕人,但日本的中年‘繭居族’人數愈來愈多,他們與世隔絕的時間更長”。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調查顯示約半數“繭居族”維持繭居的生活狀態超過7年。最新調查統計出的“繭居族”人數比日本政府2016年公布的一項類似調查還高。當時的調查估計,日本39歲以下“繭居族”約541000人。

日本政府已在所有縣和多個大城市設立咨詢中心,為“繭居族”及其家屬提供協助。但隻要沒有涉及暴力、虐待,當局還是很難主動介入。

一些日本社會問題專家稱,這些人如果不被社會接納,就可能“反叛社會”,成為破壞性因素,甚至成為犯罪嫌疑人。“除了悲傷,人們更應該深入地想想釀成悲劇的原因”。一些聲音呼吁日本政府和民間展開合作,在社區層面加強對年輕一代特別是所謂“繭居族”的心理關懷。

反映社會現狀

日本政府衛生部門的一項研究顯示,80%的“繭居族”可能存在精神疾病。其中,又有大約三分之二可能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發育遲緩,剩下的三分之一會出現智力發育遲緩的問題。

千葉縣精神病專科醫生齊藤和彥研究發現,這些“繭居族”症狀各有不同,一些患者會交替出現暴力行為和幼稚行為,另一些則會表現出偏執、抑郁、強迫症等心理問題,“‘繭居族’內心是矛盾的,他們也會渴望和外界接觸”。

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專家關水認為,“繭居族”反映了日本社會的現狀。關水稱,“日本人強調規則,個人的價值體現在遵守群體規則的能力上。‘繭居族’是那些無法實現這樣價值的人,他們會覺得自己毫無用處,感到羞恥,無法融入這個社會,他們會感到自責”。

日本社會輿論認為,川崎殺人案和熊澤家的悲劇再次反映出,那些閉門不出、拒絕接觸社會的“繭居族”可能成為治安事件的源頭。政府和社會應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並試圖讓他們“回歸社會”,而不是走向偏激。

日本精神科醫師田村毅依據多年接觸“繭居族”個案的經驗指出,家族治療是幫助繭居者的關鍵方法。心理、就業與就學的社會支持,以及家人的信任與鼓勵,可促使當事人脫離繭居生活。

為此,近年來,日本政府及公益組織也在積極推出各項舉措。

自2009年起,日本厚生勞動省開始在全國各地設立“繭居族地方支持中心”,為“有‘繭居族’的家庭提供就業輔導和心理援助,試圖讓‘繭居族’走出房門,接觸外面的世界”。

日本各地的“福祉之家”也為“繭居族”開設了特殊的培訓班,大多是以餐廳的烹飪以及接待服務業為主的工作培訓。

據2018年秋田縣“福祉之家”的數據反饋,在接受培訓的113名“繭居族”裡,順利再就業的隻有30人。不到30%的成功率,卻足以讓那些擔心“繭居族”孩子生存問題的父母看到希望。

在“繭居族地方支持中心”舉辦的家庭互助討論會上,不乏有頭發斑白的老人咨詢再就業培訓的方式和流程,“希望能在死之前看到孩子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記者 陳潤澤)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