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退休教師上千次登上大久野島,講解侵華日軍制造毒氣的歷史

“以史為鑒,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2019年08月13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以史為鑒,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山內正之(左二)在大久野島上講解毒氣制造相關歷史。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大久野島毒氣資料館外觀。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核心閱讀

  位於廣島縣竹原市的大久野島是日本瀨戶內海上一個周長約4公裡的小島。這個小島曾在1929年—1945年間作為日本陸軍芥子氣、路易氏氣等致死性毒氣生產基地,這座“毒氣島”生產的大量毒氣在侵華戰爭期間被運往中國,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74歲的退休教師山內正之目前擔任毒氣島歷史研究所事務局長。日前,本報記者在山內正之的帶領下,從竹原市忠海港碼頭乘坐輪渡,踏訪這座曾被日本政府秘密從地圖上抹去的小島。

  8月上旬的日本列島,剛出梅雨季節,濕熱難耐。早上8點,忠海港碼頭氣溫已經升至30多攝氏度。在與記者會合后,山內正之來不及寒暄,便急忙跟當天將要前往大久野島參觀的兩個團隊打電話確認。

  “日本尤其需要了解這段歷史”

  8點30分,輪渡從忠海港起航。山內正之一邊遞給記者一張印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八個漢字的名片,一邊介紹道:“那個清晰可見的小島就是大久野島。二戰期間,除了大久野島,我們剛才乘坐輪渡的碼頭也曾是毒氣儲存的相關設施。”

  15分鐘后,輪渡停靠在大久野島碼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隻隻可愛的兔子。在山內正之看來,大久野島因兔子而人氣高漲成為各國游客的“打卡地”,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不少人來到大久野島之后,不僅看兔子,而且也開始了解這座毒氣島曾經的“黑暗歷史”。據統計,每年約有40萬人來到大久野島參觀,其中約有6萬多人前往大久野島毒氣資料館參觀。

  山內正之表示,“日本尤其需要了解這段歷史。隻有以史為鑒,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為了隱瞞大久野島制造毒氣的事實,當年日本政府可謂費盡心機。1932年,日本軍部甚至把大久野島從地圖上抹去了。直到1947年以后的地圖上,才重新標注了大久野島的位置。二戰后,日本政府對毒氣島進行善后處理。如今,島上盡管已不是當年的情形,但是依然散落著多處毒氣儲存設施遺跡。

  “這是島上最大的一座毒劑儲存庫。可以容納6個百噸規模的大型毒劑罐。我身后遠處留有焦黑色的痕跡,這是當年火焰噴射器留下的。”在一處處遺跡前,山內正之向記者講述著毒氣彈制造、儲存、運輸和善后處理的歷史。

  1963年,日本政府在大久野島建立國民休閑度假村。1988年,由日本有識之士四處籌錢建立的大久野島毒氣資料館在大久野島碼頭附近落成。“日本政府為了隱藏那段不光彩的歷史而建立休閑度假村,我們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真實歷史,建立了毒氣資料館。”山內正之對本報記者說。這個資料館詳細記載著當年日本政府制造毒氣、使用毒氣、戰后毒氣處理的相關資料。

  當天,山內正之還在大久野島碼頭附近給200多名日本青年人講了一堂關於毒氣島的歷史課,然后又帶著明治學院大學師生環大久野島一周進行參觀。“雖然70多年已經過去,對於日本人來說,非常有必要了解這段侵華戰爭歷史。一是因為至今仍有毒氣彈被埋藏在地下,可能給人們造成傷害﹔二是因為日本政府既沒有就此正式承認,也沒有向受害者道歉和賠償,希望日本政府能夠盡早承認歷史事實,並就此進行道歉和賠償。隻有這樣,日本政府才能得到人們的信任和尊重。”山內正之向日本明治學院大學的師生介紹道。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