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執意“排污入海”害人害己

2022年08月02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日本執意“排污入海”害人害己(環球熱點)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7月22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正式批准了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簡稱“福島核電站”)事故后的核污水排海計劃。東電將在獲得地方政府同意后開始全面建設核污水排放設施,排污計劃預計在2023年春季啟動。

自2021年4月決定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大海以來,日本政府不顧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推進“排污入海”進程。如今,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在實施程序上再進一步,引發廣泛擔憂。

批准核污水排海計劃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圍繞東電有關福島核電站事故后的核污水排海計劃,福島縣廢堆安全監視協議會7月26日同意了專家等提交的報告書草案,該草案結論為“東電提出的對策可以確保周邊地區的安全”。

日本核污水處理難題已困擾日本社會10余年。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受地震、海嘯雙重影響,福島核電站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持續冷卻堆芯的作業以及雨水、地下水流入反應堆設施產生了大量核污水,並在不斷增加。截至2021年4月,已儲存約130萬噸核污水,且每天新增140噸。東電稱,到2022年秋季,現有儲水罐將全部裝滿,且無更多空地用於大量建設儲水罐。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核電站大量核污水經過濾、稀釋后排入大海。當年12月,東電提交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放計劃審查申請。根據計劃,東電將用大量海水稀釋核污水,使處理水中氚這一放射性物質的活度低於國家標准的1/40,再通過新設的海底隧道排放至約1公裡外近海。核污水全部排完預計需要幾十年。

然而,核污水排海並非解決福島核電站核污水問題的唯一可行方案。此前,日本經濟產業省圍繞福島核污水處理問題進行過多次討論,提出了包括蒸發釋放、電解排放稀釋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層等多種方案。但日本最終選擇了核污水排海這一“成本最低、最易操作”的方案。

據《東京新聞》報道,今年5月,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已對東電提交排放計劃的“審查書”草案進行確認,認為內容沒有問題,之后進入公開征集意見環節。公開征集到的1200多份意見中,有670份是技術層面的意見。盡管如此,原子能規制委員會7月22日仍對東電的核污水排海計劃予以認可,正式批准該計劃。此后,東電隻需獲得福島縣等地方政府的同意,即可正式實施排放計劃。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是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專門成立的機構,既是一個學術機構,也兼具行政職能,相當於日本核監管方面的最高機構。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核污水不斷增加,儲存和處理核污水的成本持續升高,也給福島當地核災難后的重建工作帶來影響。因此,日本政府必須解決核污水排放相關問題。但目前的核污水排海計劃並沒有獲得國內外認可,尤其在受該計劃沖擊較大的漁業、旅游業等領域,日本國內存在強烈的反對聲音。接下來,該計劃能否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仍需進一步觀察。”中國政法大學東亞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孫承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國內外持續強烈反對

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自公布以來,就遭到福島縣漁業協會和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等組織及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6月23日,剛剛出任日本全國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新任會長的坂本雅信說,福島核污水排海計劃未得到日本全國漁業從業者和國民的理解,他對這一計劃表示反對。

日本龍谷大學政策學部教授大島堅一認為,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引發周邊國家擔憂也是合情合理的。因為這是利益攸關的事情,應該聽取中國、韓國等國家的意見,排污入海並不是日本能夠單獨決定的。

中國、韓國、俄羅斯、菲律賓、太平洋島國等受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影響的周邊國家都在密切關注該計劃推進情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一年多來,日本政府與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始終沒有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方案正當性、核污染水數據可靠性、淨化裝置有效性、環境影響不確定性等問題作出充分、可信的說明。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尚未完成全面評估的情況下,日方仍持續推進排海方案審批進程和排海工程建設。日方這種罔顧國內民意和國際關切的做法十分不負責任。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政府7月22日表示,對日方核電監管機構正式批准福島核電站排污入海表示憂慮。7月26日,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日方應向周邊國家透明地公開信息,並征得相關國家同意。

今年7月,太平洋島國論壇外長會發布文件稱,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可能會產生跨代際影響,太平洋島國人民對此有重大關切。外長們審議了論壇獨立專家小組提出的科學咨詢意見,專家指出,日方提供的數據和信息不足以做進一步安全評估。

“在日本核污水排海問題上,中國一貫主張在與利益攸關方和相關國際機構充分協商並達成一致之前,日本不得擅自啟動核污水排海。作為核污水排海的利益攸關方,中國的主張符合國際法原則,也有理有據。人類此前沒有核污水大量排海的先例,對該計劃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無法預知,而后果有可能對海洋環境和周邊國家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基於這一點,中國有必要在排污行動發生前充分表達意見,向日本不斷施壓,阻止日本繼續推行不負責任的處理方案。其他相關國家也有充分理由對此發表批評看法,也可以組成國際合作團隊,共同對日本核污水處理問題進行監督。”孫承說。

費盡心機逃避國際責任

為安撫國際社會,日方極力宣揚排放的所謂安全性。日本表示,使用名為“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的過濾設備,可以過濾掉62種放射性物質。該設備難以去除的氚,將被稀釋到遠低於日本國家標准的濃度后排入海中。

然而,東電在福島核事故處理方面的誠信記錄已是“前科累累”。日本媒體曾查出,福島核污染水中除氚以外,還有多種放射性物質超標。東電也承認,經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有70%以上不符合排放標准,需要再次過濾。

在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的安全性上,全球科學界頻頻發出批評聲音。公開資料顯示,如果人類持續暴露在氚輻射下,可能會導致細胞死亡和DNA損傷。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會擴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區域,3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污染影響,10年后蔓延到全球海域,影響全球魚類遷徙、遠洋漁業、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等方方面面,對人類社會和海洋生態環境健康的潛在威脅難以估量。

面對國際社會的廣泛質疑和批評,日本希望借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增加國內外輿論對核污水排海計劃的理解和支持。今年2月,IAEA調查團抵達日本,進行對核污水排放計劃的首次實地調查。調查團將於下半年再次驗証最新的實施計劃,並在排放開始前公布結論和綜合報告。

“日本深知,若與周邊國家協商解決核污水排放問題,日本將面臨周邊國家對核污水排放標准的嚴苛要求和漫長的協商過程,承受巨大的國際壓力,日本不願在核污水處理問題上與周邊國家‘糾纏’。而日本對IAEA有較大影響力,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日本核污水排海持‘隔岸觀火’的默許姿態,這些因素縱容了日本對核污水問題採取不負責任的處理方式。”孫承說。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副院長孔令杰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擔負公約第十二部分規定的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一系列義務。

具體而言,日本要按照國際通行標准、程序和做法,全面、系統、准確評估核污水排海計劃的影響,需要向可能受到影響的國家進行通報,提供必要的信息,並與這些國家就環評程序和結果以及避免、減輕、消除影響的措施進行坦誠磋商,充分交換意見。這是一套非常嚴格的程序義務,日本絕不能自己干,不能自己認為不存在風險就沒有風險,也不能以其已經與IAEA就核事故處置進行了密切合作甚至借IAEA認為向海洋排放核污水符合國際慣常做法,就聲稱本國不需要履行這些涉及環境生態影響的程序義務了。任何可能受到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影響的國家,均有權利要求日本履行上述義務。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年08月02日 第 10 版)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