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厕所文化精髓:体现工匠精神,已成文化符号被不断传承和发展【3】

2018年09月10日13:34  来源:环球网
 
原标题:日本厕所文化精髓:体现工匠精神,已成文化符号被不断传承和发展

日本厕所文化这样起步

话题再次回到日本厕所文化的形成和积淀上。其实,日本的厕所在过去别说世界第一,就连日本人本身也不曾觉得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话题。因为,以“臭、脏、暗、危、破”为代表的厕所的“5K”(5个词的日语第一个发音均为K)问题在过去一直困扰着日本社会。

据称,在195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的家庭和公共场所采用的主要还是“和式蹲厕”。而西式的座便器真正得以普及还是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以后。曾广泛使用的“和式蹲厕”正是问题所在。

包括学校等的公厕在内,和式蹲厕在清扫时一般采用直接洒水的“湿式打扫”方式。然而,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也成为散发臭味的主要原因。日本对某所小学的厕所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蹲厕周围的大肠杆菌经由孩子们的鞋底出现了扩散的情况。

以日本的学校为例,在19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时设立的很多学校曾面临厕所的年久失修问题。这类厕所当时多为蹲厕,不仅难以清洁打扫、而且充斥着臭味。据说很多习惯了家中座便器的学生甚至因此强忍着不去厕所,结果导致了健康问题。当然,这种问题也广泛存在于其他公厕。

日本厕所的环境走向改善的契机出现于1985年。这一年,一个名为日本厕所协会(Japan Toilet Association)的组织诞生。

据说,最初这只是关心环境问题的一批学者、建筑师、公务员和商务人士就厕所问题进行讨论的一个学习会。但因大家难以对日本公厕等的“惨状”熟视无睹,之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对实施调查研究和改善相关问题建言献策的组织。之后每年还会组织和举办全国性的研讨会。

“(当时)想要了解城市公厕的数量都无从入手。管理公园和河流流经区域的政府部门各自为政。这是(厕所问题)一直难以出现改善动向背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参与厕所协会的设立,也曾担任过事务局长的山本耕平这样回顾称。

该协会提出了追求“舒适环境(Amenity)”的口号,并积极致力于推选各类优秀的厕所。他们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日本的“厕所日”,当天会组织和举办全国性的“厕所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学校、灾害时期、山岳观光景点、社会福祉设施等各种地点可能发生的厕所问题得到讨论,在查明导致厕所脏臭的原因和提出整治方案和计划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会场每年还会投票评选和公布日本“好厕所奖”。在该协会设立30周年的2015年还在世界上首次推出了“厕所学大事典”。

不仅是这样的组织,日本的企业也在厕所问题的改善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面对学校的厕所问题,TOTO等日本厕所洁具相关企业在1996年还专门设立了“学校厕所研究会”。这一研究会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呼吁将学校的蹲厕全面改为座厕。

该研究会的理事长河村浩也表示,“习惯了蹲厕的人一般对直接接触座便器的马桶圈存在抵触,但其实马桶圈和冲洗喷嘴等附着的细菌很少,而直接用水清扫的蹲厕的地板上却检测出很多细菌。所以,改为座厕、并使用擦拭等‘干式清扫’更为有效”。据称,在各方的呼吁下日本的很多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决定在学校厕所的改建之际实现将蹲厕改为座厕。

从TOTO的洁具出货量数据也可以看到,1976年以后,相比蹲厕,座便器开始更多的在日本被使用,而1980年卫洗丽的诞生更是大举推动了座便器的普及。卫洗丽也因此成为了日本在追求舒适与洁净厕所过程中的一项划时代的产品,它不仅给厕所的卫生方面带来的大幅的改观,而且在预防痔疮等疾患方面发挥了作用,因此而博得了广泛的欢迎。

(责编:许文金、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