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時停電”防員工加班
現在,日本人正努力和過勞死說再見。在日本政府的推動下,日本大企業紛紛推出措施,削減員工過長的工作時間。在日本,長時間的工作被認為導致了過勞死、生育率低、效率低下等諸多社會問題。而日本緊縮的勞動力市場讓員工在勞資談判中擁有了更多的籌碼。
大型網絡証券公司 Kabu.com開始在公司推行“內部通貨”系統。該公司設定了內部通行的貨幣單位“大入”,假如員工某一天不加班就回家的話,公司將會獎勵“10大入”。在公司附近的餐館等場所,該虛擬貨幣可以當作現金券使用。舉個例子,公司員工隻需要出示智能手機上的“500大入”的余額,500日元的午餐就可以免費享用了。餐館把消費証明提交給公司,就可以從公司結算500日元。
位於大阪西郊兵庫縣的一家叫做SI的IT 企業,在日本首次實現對“工作效率”的量化評價,並應用到日常業務之中。例如,某家公司委托該公司創建一個主頁。那麼在下午3點之前完成工作任務的SI員工所獲得的獎金,比下午5點才完成的員工要高得多。並且,如果下午3點就收工的話,完全可以大搖大擺地回家。因此,在SI,所有的員工都爭分奪秒地工作,並早早地下班。
據說,去年SI的人工費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同時銷售業績上漲了16%。換言之,比之工作時長,工作效率要重要得多。
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希望能用更早的下班時間吸引應屆畢業生的加入。而打印機制造商Ricoh禁止員工在晚上8點以后工作。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集團正考慮推出四小時工作日,以吸引那些想要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潛在員工。
迅銷公司首席執行官柳井正說:“即使工作時間很短,我們仍將向高產出的員工支付更多的薪水。長時間的工作並不一定會帶來更好的表現。”
機器人制造商Fanuc正計劃將其公司的健身房規模擴大一倍,並新建一個網球場和一個棒球場,以吸引新員工加入。
此外,日本的很多其他企業也制訂了一些措施防止過勞死。比如,大阪的一些大企業採取“准時停電”的措施來保証員工8小時工作時間。一到下班時間,公司大樓的電源就會被切斷,讓那些想讓員工加班的管理者也沒辦法﹔還有些以銷售為主的公司聘請專家幫助員工減壓,設立情緒發泄室,在屋裡擺放摔盤子、擠毛豆、機關槍掃射等游戲的道具,幫員工發泄不良情緒,疏導壓力。還有的公司為了減少員工加班現象,重新調整了員工和管理者的工作量分配。
儀器可測“疲勞指數”
工作時間可以量化,身心狀態如何查詢?
日本人還首創了“疲勞學”,並且想出了用高科技量化“疲勞”的辦法。
不久前,在橫濱召開的“國際疲勞學”研討會上,我看到數家日本企業都在展示他們開發的“疲勞測試儀”。這些測試儀大多隻比智能手機大一點,把雙手食指放入儀器兩邊預留的孔,再按一下測試按鈕,一分半鐘以后,聯網的電腦上就能顯示出被測試者的“疲勞指數”。
這種測試儀主要是通過測量心電、脈搏等數據,評估出人自律神經的強度和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狀態,再將檢測結果與大數據進行對比,最終得出“疲勞指數”。
本來“看不見”的精神壓力和疲勞感,通過與同齡人的標准狀況進行對比,就能一目了然。一旦“疲勞指數”超標,就可以提醒人們多休息或進行心理干預,從而防止疲勞進一步惡化為抑郁或生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