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該制度,被接收的研修生在經過一定時間的研修后,在與企業簽訂合同的情況下可邊勞動邊學習技能。在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實施之初的上世紀90年代,該制度確實起到了幫助發展中國家培訓技能人才的作用,但在21世紀的今天,因為制度仍將接收研修生的行業限定在農業種植、工程建設、金屬加工、衣服縫制等74種低端的、日本人不願從事的勞動密集型職業,研修生不僅學不到所謂的高技能,反而在事實上淪為彌補日本勞動力不足的廉價勞工,從而造成制度偏離實際,並導致研修生相關保障制度和監管機制缺失。
因為存在上述問題,有關研修生遭遇不公正待遇、超負荷勞動甚至逃跑的事件時有發生,並經常見諸日本的電視和報紙。據厚生勞動省去年8月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調查的5173家雇用研修生的日本企業中,有七成違反了勞動基准法或勞動安全衛生法等法律。
而綜合日本媒體的報道看,研修生目前在日遭受的侵害主要包括被收取高額工作介紹費、因護照等身份証件被沒收導致人身自由受損害、被強制從事高強度長時間勞動、工作環境惡劣、工資被截留和醫療保險等保障不健全等方面。據報道,僅2015年共有5803名研修生“失蹤”,而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的逃跑都與遭受不公正對待有關,這一數字達到2012年的3倍之高。(記者 冀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