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東京電視台制作的一期披露中國研修生(即“外國人技能實習生”)在日本遭受惡劣勞動環境、高強度工作、不公正對待及待遇低於最低社會工資的節目,大量研修生因工傷乃至不堪沉重勞動而紛紛逃跑。這一節目將日本的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再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日本民眾紛紛對使用研修生的黑心企業提出批評,認為這是對他國公民人權的凌辱,嚴重損害了日本的國家形象。
日本厚生勞動省1月27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日本全國共有外國人勞動者1053769人,其中外國人技能實習生有211108人。在這些研修生中,越南人數最多,其次為中國。這一數字比上年同期增加25.4%。為應對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在經濟團體的要求下,日本政府在2016年11月大幅擴充了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規模,制定了對研修生制度進行規范的《有關切實實施外國人技能實習及技能實習生保護法》,並對《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作出修改,把外國人研修生在日可從事勞動的時間由原來的3年延長至4年。在此情況下,預計未來在日外國人研修生還將持續增加,但因為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估計圍繞外國人研修生的亂象將會進一步加劇。
為什麼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會出現上述亂象?其根本原因則在於該制度被主要用於彌補日本社會勞動人口不足的現實,與制度設置之初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轉移技術”和“國際貢獻”的初衷相距甚遠。
日本現行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始於1993年,其前身是“技能研修制度”,主要目的是通過接收外國人到日本各行業研習技能,使其在返回本國后發揮個人所學推動當地技術進步,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移”和“國際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