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本會議操縱安倍晉三從事右傾政治活動
日本會議通過安倍內閣加大對媒體的控制。否認侵略戰爭是日本會議右傾政治的一大明顯特點,對於有關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罪行,日本會議一向反應敏銳,一概進行否認。2001年1月30日,日本廣播協會(NHK)播出了紀錄片《戰時的性暴力》。本來,節目是在大量資料基礎上制作的,但是日本會議得知消息后,在節目播出之前向NHK施加了壓力,理由是該節目有損日本國家形象。自民黨內的“思考日本前途和歷史教育青年議員會”也對NHK施加了壓力。該會的成員包括中川昭一、衛藤晟一和安倍晉三等人。顯然,這是日本會議通過衛藤晟一,利用國會議員的影響力向NHK施加政治壓力。在政治壓力下,最后播出的節目內容並未對日本軍人在戰爭期間的性犯罪証據給以充分展現。日本會議試圖通過權力對媒體進行控制的欲望在安倍第二次上台之后進一步加強。比如,2012年,日本會議的代表委員長谷川三千子被任命為NHK經營委員。
日本會議掌控安倍內閣主要政策的制定。2012年12月26日,安倍第二次組閣后,安倍的親信、日本會議重要人物衛藤晟一就把他與安倍的智囊人物伊藤哲夫、八木秀次、中西輝政、西崗力和島田洋一等人秘密接觸后制定的“安倍內閣政治工程表”交給安倍,主要內容是:長期目標為修改憲法、建立國防軍,中期目標為解禁集體自衛權和參加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短期目標為往釣魚島派駐公務員、撤銷“河野談話”。其實,這個“工程表”就是衛藤晟一起草的,而提供給他思想的五位智囊也都與日本會議有密切聯系,除了尚未在釣魚島派遣公務員之外,該“工程表”的其他內容都是安倍的施政內容。
日本會議慫恿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安倍內閣中包括15名“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成員在內,除了公明黨閣僚石井啟一之外,都是主張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神道政治聯盟國會議員懇談會”成員和“大家都去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之會”成員,其中“日本神道政治聯盟”也是日本會議的前身“保護日本之會”和“保護日本國民會議”的成員。但是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涉及日本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所以,安倍對此持謹慎態度。2015年靖國神社舉行春季祭典,安倍以“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的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了“真榊”的供品。同年4月21日,首相助理衛藤晟一參拜了靖國神社,23日,女性活躍擔當大臣有村治子、國家公安委員長山谷領子和總務大臣高市早苗三人都參拜了靖國神社,這四人都是“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