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講述警方與暴力團伙斗爭故事:黑社會在日本並非合法組織

王歡

2019年01月15日11:13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日媒講述警方與暴力團伙斗爭故事:黑社會在日本並非合法組織

【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歡】可能在大多數人的眼中,“YAKUZA(也稱黑社會、暴力團)”和櫻花、武士等一樣,都是極具日本特色的事物。在經過很多電影電視劇等文藝作品的渲染之后,日本的“暴力團”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由於日本有“指定暴力團”的制度,因此讓很多中國人誤認為日本的“暴力團”是合法存在的組織。其實,“指定暴力團”制度是為了監視並限制這個組織。為了取締黑社會活動,日本警方與民眾做了堅持不懈的斗爭。其中,福岡縣被稱為“修羅之國(意為凶神惡煞盤踞的土地)”,特別是其域內的北九州市,曾經是“暴力團”活動十分活躍的地方,《日本經濟新聞》1月15日匯總了相關報道,為大家講述一段日本警方與“暴力團”的斗爭故事。

“暴力團”是警察起的名

日本“暴力團”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江戶時代,主要由開設賭場的“賭徒”、在祭祀活動上經營攤位和管理出攤權利的“攤販”這兩種人發展而來。當時的“暴力團”保護民眾免受武士階級的無理欺壓,同時重視信任關系的“仁義”文化得到美化,在日本的評書等大眾曲藝中,“暴力團”的事跡經常作為美談口口相傳。

但在近代化以后,尤其是“二戰”之后,“暴力團”的活動迅速擴大至伴有暴力恐嚇的非法領域。從販毒、賣淫到收保護費,社會民眾對暴力團的反感不斷加強,警方也加強了對“暴力團”非法行為的取締。

之后日本進入泡沫經濟時代,“暴力團”開始鑽法律空子,從事土地交易和地下融資等業務,同時加深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關系,進一步擴大了勢力。作為其中一種手法,“暴力團”成員以房地產開發商的身份,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再轉賣給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對於不願出售土地的業主,採用類似恐喝的手段,逼其出讓土地。這樣一來,房地產開發商和銀行的資金隨之流入了“暴力團”。地下經濟與合法經濟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

“暴力團”這個說法其實是來自日本的警方,經過媒體傳播后成為社會通用的語言。日本的《防止暴力團成員不當行為法》(通稱:暴力團對策法)將暴力團定義為“這個團體的構成人員有助長團體的、習慣性的暴力不法行為等的擔憂的團體”。

(責編:劉戈、張麗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