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尋覓京都17處世界文化遺產【2】

2019年12月16日13:2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轉機出現在2016年夏天,我去看京都“祗園祭”和大阪“天神祭”。我住大阪,往返大阪與京都之間,使用一種對外國人優惠的京阪電車二日券,可以在京阪電車線路無限次上下車。我從中書島站轉車去宇治,出站就是夢浮橋,《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淑女雕塑坐在橋畔,過橋見“駿河屋”抹茶店,穿越抹茶和冰淇淋街道,就到了世界遺產——平等院。日元10元硬幣中的圖案就是平等院鳳凰堂,設計師按西方極樂世界構想,搭建了左右對稱建筑,仿佛鳳凰展翅,絢麗多彩。

平等院

世界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我過河心洲,再爬上山坡,探訪另一處世界遺產——宇治上神社。這是一座日本最古老的神社,本殿建於平安時代,樹皮屋頂,古朴簡約。一個亭屋內有桐原水,是宇治名泉。

宇治上神社

京都的木結構建筑、宗教建筑、花園藝術,具有別樹一幟的魅力。哲學之道北端的銀閣寺,又稱慈照寺,並沒有像貼滿金箔金閣寺那樣貼滿銀箔奢華鋪張,而是用黑漆涂抹建筑物,顯得簡素枯淡之美。枯山水庭院有白沙創作的沙礫造型,如大海波浪的銀沙灘和縮微富士山的向月台。銀閣寺邊錦鏡池中有北斗石,給人以想象天地。

銀閣寺

2017年初秋,我從沖繩到京都,停留時間較短,就選擇世界遺產——醍醐寺。成語“醍醐灌頂”意思讓人在佛系智慧中恍然大悟。京都地鐵東西線到醍醐站,徒步走一段路,就可以到豐臣秀吉組織過賞櫻大會“醍醐花見”所在地。醍醐寺最典型的標准照片,隔湖拍攝樹葉掩映的弁財天樓閣和朱紅色拱橋。弁財天是日本七福神中唯一女神,頭飾八蓮冠,懷抱琵琶,精通音樂,善於雄辯。

醍醐寺

2018年櫻花季,我來到山花爛漫的嵐山,過大堰川上渡月橋,穿越嵯峨野竹徑,幾次插肩而過的天龍寺,這次我進去了。寺內的曹源池庭園,以一汪水潭為中心舞台,山石和樹木錯落其間,背景是嵐山和小倉山,巧妙借景生景,四季變化色彩,這是在日本最早被指定為史跡和特別名勝的庭園。

天龍寺

我從嵐山沿著京福鐵路行走,尋找有名的櫻花隧道。可惜,由於氣候關系,櫻花提早開了,鐵道邊上隻剩殘櫻點點。但我走到世界遺產——仁和寺,皇家栽種的御室櫻是遲開重瓣櫻花的品種。那天下雨,人們打著雨傘,穿行在粉色繽紛櫻花林,觀賞雨中櫻花含露挂珠美景,背景是仁和寺寶塔。

仁和寺

仁和寺臨近的龍安寺,最著名的是方丈堂前的石庭,細細沙子鋪地比作海洋,散落的岩石喻為島嶼,給人以混沌世界的無限遐想。枯山水庭院中錯落配置15塊大小岩石。但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這15塊岩石均有幾塊被隱藏,無法看齊全部15塊,實在不可思議。我和京都人一樣席地榻榻米,觀看石庭,靜靜感悟禪之悟性境界。

龍安寺

2018年紅葉季,我准備對沒去的京都3處世界遺產發起最后沖鋒。按照我的京都地理分布法,高山寺和延歷寺屬於上一個“丫”字邊陲,西芳寺處於下一個“丫”字桂川外延,比較遙遠。

延歷寺

我乘車到京都西邊的高雄,踏訪栂尾山“日出先照高山之寺”。先入石水院,這裡是日本漫畫鼻祖“鳥獸人物戲畫”發祥之地,擬人化的兔子、青蛙、猴子,打斗嬉鬧,栩栩如生。出門看見日本最古老的茶園,前面一片原始森林。夏季台風罕見地襲擊京都內陸,把高大的北山杉吹得東倒西歪,有的樹連根拔倒在登山道上。我一個人穿越險境,在深山中找到高山寺金堂,攻克了世界遺產之旅一個盲點。

高山寺

西芳寺,又稱苔寺,日本禪宗僧人夢窗疏石設計的寺院,地處冷僻角落。世界名勝一般都是期待游客多多為善,唯有西芳寺希望訪客越少越好,屬於孤芳自賞的寺院。我走過鬆尾大社旁的物集女街道,途徑鈴虫寺,找到了幽靜的西芳寺,果然與眾不同。原來,西芳寺保存著一百多種原生態苔蘚,在庭院樹林水池邊鋪成綠色地毯。西芳寺採取預約制來限流,保護苔蘚植被和古剎自然風貌。

西芳寺

我趕早到京都郊外的八瀨登山車站,乘軌道登山纜車上山,中途再換乘纜索吊籃,上升到比叡山頂。比叡山,別稱天台山,山頂可眺望琵琶湖。延歷寺是日本天台宗山門派的總本山,是將山岳攬入懷中的雄偉寺院,古剎遍布山上的東塔、西塔、橫川三個區域。晚上,我乘纜車下山,突然纜車內照明燈一關,車廂黑暗,唯有車頭的燈照耀前方,山坡上的楓葉形成紅葉隧道,如一片片彩霞扑面而來,絢麗無比。紅葉隧道三分鐘之后,車燈復明,紅葉夢幻般消失,乘客驚嘆聲中從天上回到人間。

我歷經30年時間,終於走遍了古都各個角落,拍攝齊了世界遺產京都十七圖。 

(責編:陳思、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