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2020年02月13日13: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中新社東京2月13日電 (記者 呂少威)“不好意思,明天再聯系可以嗎?我在接收整理防疫救援物資”“不好意思,晚上再採訪可以嗎?我正在做報告書”。近日,正在北京協調配送日本救援物資的演員三浦研一如是回復記者。

在經過數日“爽約”后,三浦終於空出一點時間接受採訪。“實在抱歉,最近過來的物資很多,我們人手又不足,所以有很多事要做。”採訪開始前,三浦歉意地解釋道。

家喻戶曉的“鬼子”專業戶

說起三浦,可能很多中國觀眾對他在眾多影視劇中塑造的日本軍官角色印象深刻。《夜幕下的哈爾濱》《走向共和》《生死線》等,他參演的影視劇近百部。三浦出生於日本東京,200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攻讀國際關系博士。因偶然機會走上演藝之路,后來發現演員才是更適合自己的職業。

三浦塑造的多是反派日本軍官角色。開始的時候,三浦以為“鬼子”是中國觀眾喜歡看日本恐怖片起的名字,后來才知道並不是這個意思。有時他走在街上,會被觀眾認出,“我認識你,你經常演壞人”。三浦聽后並不生氣,反而覺得開心,“這証明我塑造的角色很成功,被人記住了”,三浦笑著說。

在中國見証抗“疫”

三浦在中國一待就是20多年,中國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家。當前,中國正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三浦這段時間也在中國,見証了中國抗“疫”的整個過程。

三浦告訴記者,中國在疫情防控中還是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了不使疫情進一步擴散,中國延長假期,呼吁民眾居家隔離,工廠延期復工,這當然對經濟等方面會產生影響。

三浦說,世界早已是一個整體,我們“同呼吸,共命運”。中國呼吁民眾暫時停止出境游等措施,是對世界負責任的態度。

三浦提到,他也經歷過中國的SARS疫情。這次對比來看,民眾的防護意識和健康意識明顯提高了,政府的響應速度和舉措也強化了不少。

“當然,此次疫情中各方面的工作也不都是盡如人意的,需要進一步改進,這需要一個過程”,三浦強調道。

當被問及印象深刻的事時,三浦說,很贊賞中國民眾的樂觀精神。三浦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看到中國民眾在家自娛自樂,編排段子來消解無聊情緒。“沒有不停的雨,天一定會晴,悲觀無助於解決問題”,三浦說。

想演一名醫生

三浦通過新聞也看到了抗“疫”前線醫生的不易。三浦說,面對數量如此之多的患者,醫療資源短缺,醫護人員拼盡全力,冒著極大的感染風險救治病人,真的很令人感動。

此前三浦的朋友跟他聊天時,提到疫情中出現了這麼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以后可以作為影視作品的原型。三浦說,若有機會,他想演一名醫生。

據三浦介紹,他父親就是一名醫生。他說,父親遇到這種事也會沖在第一線,因此他很敬佩那些在一線抗擊病毒的醫護人員。三浦說:“父親教育我們做人做事要問心無愧。我的家人也很擔心我在中國會不會受感染,但他們也了解我,知道我不會離開中國,雖然我個人能做的不多,但總想盡自己的一份力。”

今天也將成為明天的歷史

疫情發生以來,日本大力援助中國,從政府到民間,而三浦也是其中一分子。他通過朋友關系,從日本爭取來援助物資,身體力行地分發到中國對口支援機構。當記者問他為何要這樣做時,他反問道:“這不是應該的嗎?”

三浦不太喜歡用“友好”這個詞來形容中日關系,他覺得那樣就太見外了。“隻有普通朋友才會用‘友好’這個詞,日中關系應比這個更加親密,我很贊同二階俊博干事長常用的‘親戚遭難’這個表述”,三浦說。

說到中日關系,三浦打開了話匣子,原本約定十幾分鐘的採訪一直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作為國際關系研究者,三浦認為,日中之間有一種“血緣”上的紐帶。他說:“沒有中國,就沒有現在的日本,或者說日本將是另外一個樣子。”

他對記者講,“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而歷史上的日中交往遠比這些早得多。縱觀日中交往史,雖有不和諧的音符,但友好或親密的交往是佔絕大部分的,中國有句老話講得好,‘晴日總是多於陰翳’,正是這個道理。”

三浦說,我們要銘記歷史,反省歷史,但不能被歷史束縛,要抓住歷史的主旋律,活在當下,面向未來,因為今天也將成為明天的歷史。(完)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