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竹內亮:“讓世界看到更真實的武漢 我的初衷達成了”【2】

本報記者 韓謙

2020年07月06日07:5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導演竹內亮:“讓世界看到更真實的武漢 我的初衷達成了”

“攝制組每人都哭過

但悲傷不是這座城市的全部”

深一度:剛到武漢的時候,攝制組有擔心嗎?

竹內亮:我對武漢到底什麼樣子真不知道,所以才想去武漢看看。我身邊的人還是比較擔心,編導准備了消毒液、護目鏡之類的防護用品,但最后根本沒有用到,隻用了口罩。

我6月1日到達武漢,在高鐵出站口出示了我的護照,工作人員問我是不是從國外來的,我回答說我在中國定居,就放行了,完全沒想到這麼容易就進入武漢了。我本來以為武漢還是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但到了之后發現這裡看起來一切都恢復了正常。晚上開始有夜宵路邊攤了,很有煙火氣。

深一度:在紀錄片裡,最先拍攝的餐館老板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聽到這句話你當時是什麼感受?

竹內亮:尷尬、無奈、難過,我從來沒有聽過第一次見面就這麼說的人。武漢人知道外地人“怕”他們,他是為了讓我們安心才說這句話的。

除此之外,在和疫情期間一位留在武漢的外賣員見面時,我主動跟他握手,他告訴我這是半年以來第一次有人和他握手。我們在路邊吃飯時也經常會跟當地人交流,他們會半開玩笑地說,“你們很勇敢,有勇氣。”他們知道雖然武漢已經沒什麼事了,但外地人普遍還是比較害怕武漢人。武漢人經歷了這麼多,現在面對外地人還得那麼小心謹慎,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深一度:這種氛圍也會影響到你們的情緒嗎?

竹內亮:是的,攝制組每個人都哭過。在武漢接觸了很多人,讓我最難受的是女孩庄園的故事,她的外公因為新冠疫情去世,照顧外公的姨媽也被感染了,前前后后做過41次核酸檢測,不久前才回到家。她姨媽告訴我們,本來周圍鄰居關系挺好的,但這次回來,大家對她的態度變得很冷漠,還會躲著走,她說感覺自己身上背了個“毒氣彈”。

深一度:你是怎麼看待這種冷漠和躲避的?

竹內亮:我能理解人們的顧慮,但還是感覺很難受。

深一度:在武漢遇到的大多數人都給你帶來這種心理上的沖擊嗎?

竹內亮:並不是這樣的,其實所有拍攝對象裡最打動我的,是初中英語老師“臟辮熊”。疫情之后,她開始錄制一些用Rap來介紹武漢文化的視頻,她希望在全世界關注的目光下,人們也能更加了解武漢。疫情給很多人帶來了悲傷,但隻有悲傷的話是沒有未來的,還是需要大家往前走。

我們起初選擇的故事大多是比較難過的,但隻拍悲傷的狀態不是武漢的全貌,我們希望也能有些積極向上的東西來表達武漢人的喜怒哀樂。片子裡有個場景我很喜歡,我們在武漢老城區碰到了一位脫了上衣、正舉著碗在路邊吃飯的大叔,他的精神狀態很開朗,看起來非常有生活氣息,這裡完全不像一個剛剛經歷過疫情的地方。

深一度:紀錄片最后以一群橫渡長江的老人收尾,也是這種用意嗎?

竹內亮:是的。因為我覺得這反映出一個新的變化,老年人在疫情發生時是最危險的群體,他們一直沒辦法出門,最近才有機會。這是武漢恢復到往常狀態的代表性場景。另外,大家一起渡江,能表達出一種武漢人一起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感覺,所以我把這個場景確定為結尾。

我的一位日本朋友留言

“希望武漢人都能快樂”

深一度:你之前也曾到過武漢,這次再來,感覺這座城市和這裡的人有什麼變化嗎?

竹內亮:沒什麼太大的變化,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漂亮的地方,有很多美景和美食,通過這次拍攝我對武漢人的了解加深了很多,他們都很熱情、堅強,至少在表面上,真的看不出這裡曾經遭受了很嚴重的疫情。

在武漢拍攝期間,有當地的朋友幫我們找到了低價酒店,還有人免費當我們的司機,這幫我們節省了不少費用,被拍攝者也特別配合我們。我們在武漢遇到的每個人,都是他們在對我們說“謝謝”。

深一度:作為一名日本人,又長期居住在中國,在面對疫情這件事上,你感覺兩國人的心態和做法差別大嗎?

竹內亮:我覺得亞洲人的想法和意識挺相似的,防疫意識很強,這跟歐美不一樣。我在跟日本的親友交流時,他們一開始不太在意這個病毒,后來也經常洗手、消毒、戴口罩,這跟中國人的心理過程很像。

我們拍過一個《全世界的“疫”天》的短片,讓全世界的華人粉絲拍攝了當地的防疫措施和當地的生活。非常明顯的就是很多歐洲人不戴口罩,好像沒什麼事發生似的,而日本街頭大部分人都戴著口罩。

深一度:很多日本人也看到了這部紀錄片,他們的反饋是什麼樣的?

竹內亮:很多日本觀眾看完這部片子的感想是,沒想到武漢是一個這麼發達、這麼漂亮的城市,他們之前在新聞裡大多看到的是2月份的武漢,畫面裡都是醫生、病人和醫院。當時又是冬天,顯得很冷清。對武漢的整體感覺就是一個悲慘、灰色的城市。

這次看到我們的紀錄片,完全顛覆了他們對武漢的印象。有很多人評論說,想在之后去武漢旅游,還有我的一位日本朋友留言道:“希望武漢人都能快樂起來。”看到這些評論我很開心,感覺我拍這部片子的初衷達成了。

文/本報記者 韓謙 統籌/劉汨

(責編:劉戈、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