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語中為什麼除了「東北」,還有「北東」這樣的說法?

許永新

2020年12月11日09:11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中文在表達方位時,四個基本方位說成“東西南北”,四個中間方位說成“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也就是說“東西”需要排到“南北”的前面。與此相對,西方語言中卻要說成“南北東西”以及“南東”、“北東”、“南西”、“北西”,也就是說“南北”需要放到“東西”的前面。而在日語中,這兩種形式都有。

日語中在單獨表達四個基本方位時要使用「東(ひがし)」、「西(にし)」、「南(みなみ)」、「北(きた)」,也就是使用的是日語固有詞匯「和語(わご)」,隻有將這些方位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才使用漢語詞匯「漢語(かんご)」,即「東西南北(とうざいなんぼく)」以及「南東(なんとう)」、「北東(ほくとう)」、「南西(なんせい)」、「北西(ほくせい)」。如此看來,日語中基本方位的排列與中文是一致的,但中間方位的排列卻與西方語言相同。這是為什麼呢?

東西排到南北前面的說法,一開始是從中國傳到的日本,因此日語中用「東北地方(とうほくちほう)」表示日本的東北部地區,該地區的方言稱作「東北弁(とうほくべん)」﹔1877年發生在九州的叛亂稱作「西南戦爭(せいなんせんそう)」﹔東南亞稱作「東南アジア」。如上這些東西方向在前,南北方向在后的說法都是很早之前由中國傳入日本的。

但是在天氣預報中,我們聽到的卻是「北西の風(かぜ)」、「南東の風」,除此之外,像「南西諸島(なんせいしょとう)」、「北東アジア」、「東京都北西部(とうきょうとほくせいぶ)」等說法中又都是南北方向在前,東西方向在后,這些都屬於相對較新的說法。

天氣預報中之所以使用南北方向在前的說法,其原因據說是這樣的:1875年(明治8年)日本成立了氣象廳的前身—東京氣象台,聘請了一名英國專家進行指導,與風向相關的方位名詞應該就是從這時候引進的。

新的說法進到日語中以后,便開始取代之前的說法,例如,日常生活中在說方位的時候,由東西在前改為南北在前﹔從前稱作「西南諸島」的地名逐步改為「南西諸島」等等。但另一方面,「東北地方」、「西南戦爭」、「東南アジア」等這些約定俗成的名詞卻並沒有改變,最終形成了現在兩種說法並用的局面。

盡管在提及地理位置時,現在通常採用南北在前的形式,但東西在前的形式並沒有因此而消失,如由日本國土地理院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出版的地圖中便標注著「京都西北部(きょうとせいほくぶ)」、「仙台(せんだい)東北部」、「長崎(ながさき)東南部」、「室蘭(むろらん)東北部」等很多東西在前的說法。另外,日語中在提及中國地名時,通常會按照中國的習慣叫法,如稱東北地區為「東北部」或「東北地域(ちいき)」等。但當提及其他國家的地名時卻不一定是固定的,如稱印度東北部時,既有「北東部」的說法,也有「東北部」的說法。前面提到的「東南アジア」的說法雖然已經約定俗成,但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外務省的機構設置中,「南部アジア部」下設的卻是「南東アジア第一課(だいいっか)」與「南東アジア第二課(だいにか)」,並且其涉及的國家與「東南アジア」是相同的。再有,東北亞這一地區在日語中多數情況下稱為「北東アジア」,但仍然存在大量的「東北アジア」的說法,很難判斷誰對誰錯。

這些不同的說法之所以能夠並存,有一種可能性是它們正處在變化的過程之中,將來有可能走向統一。但筆者更傾向於另外的可能性,即它們會長期共存下去。原因在於日本文化存在很大的包容性,對各種事物兼收並蓄。這包含多個方面,僅就語言方面而言,日語中有「和語」、「漢語」和「外來語(がいらいご)」三種不同來源的語言,本土的說法與不同來源的外來說法已經緊密結合在一起,有時很難分清彼此。南北在前的說法盡管來自西方語言,但卻使用原本為東西在前的漢語詞匯進行表達,所以出現這些不一致的現象也就成為必然。

上述這種不一致,除了方位名稱之外,還體現在公司名字等其他方面。日本的公司中除了有「○○株式會社(かぶしきがいしゃ)」這種說法之外,還常常可以看到「株式會社○○」這種說法。在酒店中既有「○○ホテル」的說法,也有「ホテル○○」的說法。在電視台的說法中,既有「日本(にほん)テレビ」、「TBSテレビ」這樣的說法,也有「テレビ朝日(あさひ)」、「テレビ東京」這樣的說法。

因此,日語中方位名稱的多樣性其實只是眾多多樣性的一個體現而已,不同的說法可能會長期並存,很難走向統一。

(責編:陳思、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