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豈能“一排了之”

國際問題學者周定興

2022年06月01日08:0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核污水豈能“一排了之”

官商勾結確定排污方案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的堆芯熔毀,產生大量放射性物質。為了給反應堆降溫並遏制核泄漏,福島核電站的運營公司--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公司”)採取了向反應堆注入海水的辦法。由於這些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東電公司隻得將其放至儲水罐中儲存。據東電測算,202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產生的核污水約為每天150噸,並將於2023年春季達到儲水罐容量上限137萬噸。

福島第一核電站機組發生爆炸

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估算,處理反應堆報廢、去污等需要花費50-70萬億日元(約合2.6-3.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污染水的處理費用將佔相當比重。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將採取排放入海的方式解決與日俱增的核污水問題。今年5月18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公布了一份關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計劃申請相關的“審查書草案”,並將在公示1個月、征求公眾意見后決定是否正式批准排海計劃,這實際上就是對核污水排海計劃“亮綠燈”。

福島核事故后,日本政府為避免東電公司破產,設立“日本原子能損害賠償和反應堆報廢等支援機構”,該機構屬於官方機構,並擁有50.1%的東電股份表決權。東電公司實際上歸屬日本政府的直接管轄及支配。不難看出,核污水排海方案是東電公司與日本政府勾兌的結果,因為這是最快捷、最省錢、最省事的辦法。據估算,日本隻需花費約34億日元(約合1.8億元人民幣)即可了事。但如此草率行事給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命安全帶來的威脅卻被日方刻意忽略了。

核污水≠核處理水

核事故后第二年的檢測數據顯示,福島附近海域的銫元素濃度有10萬貝克勒爾每立方米,比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后在黑海中檢測的數值還要高100倍。直到十年后的2021年,日本漁民在福島縣外海捕獲的一條平鲉體內仍檢測出每千克500貝克勒爾的放射性元素,是日本規定標准的5倍。核事故11年來,福島縣每六萬名兒童中就會出現一至兩名甲狀腺癌患者,而常規情況下,每百萬人中才會出現一到兩例甲狀腺癌患者。

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反復宣稱,核污水排放前需經過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處理,是“安全”的。但日方強調的只是“氚”這一放射物質達標了,實際上即便經過處理,水中依然含有能夠引起生態界遺傳變異的鍶90、碳14等其他放射性物質,這一現實被選擇性忽視。自從發布ALPS相關報告之后,日本政府再未舉行任何面向一般民眾的公開說明會或意見聽証會。為給核污水正名,日本政府還曾聯系市民團體,要求停止使用“核污水”的說法,改為使用“核處理水”,以達到“洗白”目的。日本政府還就排海方案大力進行“公關”。復興廳2021年度預算中,將有關福島核事故的公關經費提升到了20億日元,是2020年的4倍。這些錢被用來雇佣專業團隊,通過各種宣傳在日本國內外弱化和消除負面輿情。

網友諷刺日本政府推出氚“吉祥物”

東電公司在處理核電站事故問題上也是劣跡斑斑。2007年,東電公司承認從1977年起在對下屬核電站的13座反應堆總計199次定期檢查中,存在篡改數據和隱瞞安全隱患的行為,其中就包括造成福島核事故中的緊急堆芯冷卻系統失靈問題。2011年核事故發生后一周,專家就已作出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到3號機組已經發生堆心熔融的判斷,但公司拒不對外公布,選擇用明顯弱化危機強度的“堆芯損傷”來表述。這樣的劣跡很難讓人相信東電公司會將“安全”的核污水排入大海。

東京電力公司就核事故處理不當道歉

國內外反對浪潮

日本政府迄今未對核污水排海方案的正當性、核污水數據的可靠性、淨化裝置的有效性以及對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作出充分可信的說明,在此情況下推進排污入海計劃,遭到日本國內外各界的廣泛批評和質疑。

福島縣七成民眾對排海方案表示反對。原福島大學校長今野順夫表示,他反對在沒有取得日本國內和國際社會理解的情況下推進排海計劃。該方案可能影響子孫后代,必須慎重對待。與福島縣相鄰的宮城縣漁業合作社和縣議會稱,將核污水排入海洋恐將影響當地水產品安全並對相關產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日本國內已有18萬民眾簽名,要求日本政府採用排海以外的其他處置方案。

大批民眾抗議日本政府排污入海決定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庫茲涅佐夫表示,核污水中的放射物隻能被部分過濾,水中依舊含有極其危險的放射性核素,將污染海洋生物並通過魚類洄游擴散到整個海洋,將嚴重損害全球海洋環境安全、國際公共衛生體系和周邊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據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建立的模型,如果按照日本對外宣布的速度排放核污水,不到57天半個太平洋就會被污染。

福島核電站污水排放至太平洋后的擴散模擬圖

發出正義之聲

日本核污水排海行為既嚴重威脅海洋環境,損害包括鄰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海洋利益,又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援助公約》《核安全公約》等多項國際公約及國際法原則,包括中國在內多個國家均對此表示關切或反對。

俄羅斯外交部公開聲明指出,日本政府在做出該決定時並沒有和鄰國進行協商,也未提供任何有關資料,對日本向海洋排污一事表示嚴正關切。韓國外交部召見日本駐韓大使,對日本私自排放核污水的行徑提出了嚴正抗議,大批民眾聚集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門前示威抗議。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已經啟動對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水計劃的評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指出,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做法是極不負責任的,要求日方同包括周邊鄰國在內的利益攸關方和有關國際機構充分協商,尋找核污水的妥善處置辦法,在此之前,不得擅自啟動核污水排海。

海洋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和共生家園,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福島核事故污水排海,是關乎全人類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的大問題,而非日本內政。日本明知排海可能對全球海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卻在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企圖“一排了之”。這種不透明、不負責的做法是無法讓人接受的,更無法取信於本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