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插畫師宇山紡:將近現代的中國介紹給日本人,也許就是我在上海的使命吧

曹俊

2022年08月05日14:33  來源:東方網
 
原標題:日本人插畫師宇山紡:將近現代的中國介紹給日本人,也許就是我在上海的使命吧

東方網記者曹俊8月4日報道:住在上海的老房子、穿著大花棉襖、用痰盂存放零食、使用熱水瓶和搪瓷臉盆等等,在現在的上海似乎並不多見,但就是有這麼一個日本女孩宇山紡,生活中使用著很多帶有中國元素的物品,並在自己的插畫中體現出來,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由於和賈玲長得有幾分相似,有人戲稱她為“日本的賈玲”,這是大家對她最初的了解。出於對她的好奇,東方網記者近日專訪了她,從而了解到,她的生活中不僅是這些,她有著自己的夢想,希望能把近現代的中國、真實的中國告訴日本人。

宇山紡

封控期間的最大長進:料理創作

得知宇山紡這個名字,是源於上海封控期間的一則新聞,被她的插畫和封控生活中的無數第一次所吸引。她告訴記者,在封控期間,她畫了10幾幅插畫,記錄下了她在這期間的點點滴滴。她說:“封控前,大多都是點外賣來解決飲食問題,但封控期間外賣幾乎都停了,所幸,自己開始動手做料理,且最大的收獲就是料理的突飛猛進,創作了很多新菜。比如,第一次收到投喂的萵筍時不知所措,就想出了一道新菜,與大蒜一起揉啊揉,並加入醬油和可樂,成為拌飯的一道美味佳肴。還有油面筋,感覺有點像漢堡胚,於是把它一切二,當中加肉末、芝士、雞蛋等,烤一下,很適合當時減肥的我。當然,還有第一次收到一隻帶頭的整雞,本想埋葬,但得到食材不易,舍不得還是做了分割,烤了雞肉串,做了雞肉料理。此外,第一次做青椒肉絲被辣到眼淚直流。”

宇山紡在封控期間收到一隻帶頭的整雞,開始想“埋葬”它,不過想想得到食材不易,還是做了料理

除了料理之外,她還接受了外賣小哥的投喂、感受到了鄰居們互幫互助的溫暖。“之前認識一位跑腿小哥小王。剛封控的時候,家裡的物資漸漸減少,於是,就想起了他,聊了幾句后,他問我食物和水還夠嗎?然后得知我的物資不多了之后,便回家拿來了雞蛋和蔬菜等給我。由於家裡飲用水缺乏,閨蜜為我用飲水機制造了很多,小王也特地跑到閨蜜家為我送水。”小王說相識一場,就是緣分,總不能讓你餓著肚子,因此,“我特別感激他”,宇山紡說道。有一次,小王還與宇山紡視頻,直播了當時上海外灘的景色,讓她感受到了特殊時期的上海。

宇山紡第一次做抗原,得到了隔壁叔叔的幫助

宇山紡住在徐匯的一棟老房子裡,鄰居們雖然是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但是他們也很照顧宇山。她說:“封控期間,第一次發抗原已是晚上8點,我不太明白,就敲開了隔壁叔叔家的門,他給我我演示了一遍操作流程,但並沒有很緊張的樣子。幸好,周圍有這麼和藹可親的鄰居在。”

宇山紡封控后第一次去極樂湯,居然中獎了

6月1日凌晨,在結束了2個月的封控生活后,她走出了老房子,見到開著的便利店,便隨手買了根冷飲,頓感幸福。之后,去了廣東路上的一家蘭州拉面,太過於美味,向店主要了一份拉面胚,自己回家特地拉了一下,雖然粗細不均,但也樂在其中。她說:“看著師傅拉拉面很簡單的樣子,沒想到那麼難,我得好好學習一下”。除了外出就餐外,她也在空閑時間創作新的菜品,如茭白與明太子組合的飯團。也許對於自己的新作太過於滿意,她說:“一下子吃了3個”。此外,喜歡泡澡的她還去了心心念念的極樂湯,竟然在衣櫃裡看到30張優惠券,問了店員后才明白,原來自己中獎了,“太興奮了!”

留在上海的使命:將近現代的中國告訴日本人

宇山紡畫的插畫《無錫小籠》

宇山紡極力推薦給日本人的凱司令栗子蛋糕

說起吃的東西,宇山紡樂此不疲。她剛來上海的時候,喜歡麻辣燙、文廟菜飯、蘭州拉面、無錫小籠、凱司令栗子蛋糕,最近又迷上了仙草。“最近,朋友推薦我一個好東西,那就是仙草,沒想到Q彈Q彈的,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非常適合夏季去火。”說起凱司令的栗子蛋糕,宇山紡似乎有點好奇:“凱司令的栗子蛋糕,滿滿的栗子,太好吃了。凱司令是司令創辦的嗎?”她似乎對上海的老牌子興趣盎然,決定回去好好調查一番,再畫入自己的畫作中去。

宇山紡的插畫《鴿棚》

由於在疫情中被投喂了一隻帶頭的雞,而且老房子的樓上有一位大叔養了鴿子。於是,她對禽類產生了興趣,便開始觀察鴿子、鴿籠,她的新作中已有鴿籠的插畫,“說不定哪天想嘗試一下鴿子的味道”。

宇山紡經常會帶著痰盂去天台上“遛遛”

中國人生活中有太多的東西,讓她充滿了興趣,她喜歡近現代中國的東西,有時候,似乎在中國人中並非是主流,也映入了她的眼帘。比如,痰盂、大紅棉襖,還有她睡的那張床。“去年為搬家尋找房子的時候,看到現在住的房子雖然是公用廚房、公用衛生間,但裡面有一張歷史近百年的床,一下子就看中了,立刻決定租下來”,她說,“雖然比較狹窄,床頭床尾都有鏡子,有點害怕,但在有歷史的床上睡覺也是一種別樣的體驗吧”。

宇山紡一眼看中的民國時期的床

閑暇時間,她會坐著綠皮車去旅行,去了廣州、桂林、天津、西安、安徽等。旅途上,與各路有緣的中國人邂逅成為了一種特別的體驗。在去西安的時候,車上偶遇一位西安美術學院的老師。由於大家都是美院的,聊得特別投機。下了火車之后,跟有緣人一起去了西安美院參觀,還一起去了兵馬俑。說起兵馬俑,她覺得每個兵馬俑的臉部造型都不一樣,非常特別,當時的工匠一定花費了不少心思。當記者提起兵馬俑即將在上海奉賢博物館展出時,她用非常驚喜的表情表示要去重溫一下。

宇山紡將節日擬人化

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她以她的畫作來體現。在她的微博上,記者發現了她把中國節日擬人化的畫作。對此,她表示,其初衷是想把這些節日以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傳遞給日本人,所以覺得人物會比較可親可敬。在中秋節的時候,她將月餅、兔子、甜點師共同結合在了一個姑娘身上,意寓團圓。而國慶節,在她筆下是一個拖著行李去旅行的姑娘,代表著現在國慶小長假,很多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是旅行。除擬人化的中國節日作品外,宇山紡還畫了《上海繪日記》、《日本人住在老房子》、《封控下的日本人》、《南京繪日記》等系列作品,將自己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記錄下來。

宇山紡與格裡董一起合作的城市漫步活動——白相大上海

此外,她還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著在上海的日本人一起進行城市漫步活動,並取名“白相大上海-Shanghai Citywalk-”。“這是我跟上海的歷史研究家格裡董共同合作的一個活動,他負責介紹,我負責運營。現在已有近20條線路,400多個會員,他們有些是在上海的日本人,有些是想學日語的中國人。我們想帶大家一起走街串巷,去老城廂、蘇州河沿岸等等,讓他們了解不一樣的上海。這是我向日本人介紹上海的另一種方式吧”。

“我喜歡上海,感覺和上海有種特殊的緣分。雖然有一部分人在上海封控結束后,離開了上海。但是我依然會留在這裡。因為我很難想象離開上海會怎樣,我喜歡這裡的生活方式,在這裡自由自在”,言語間,可以看出她對上海的依戀,“我希望能把近現代的上海、中國,以及中國人在生活中使用的日常用品介紹給日本人。這也許就是我留在上海的使命吧。”

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她還給記者展示了她正在為此設計的LOGO,希望未來可以在一些中日商品中得到採用,為中日友好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簡歷:

宇山紡,日本插畫師,畢業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現居上海,來滬七年。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