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以德報怨的歷史世所罕見,值得更多人銘記——薛劍總領事出席《一九四六》神戶畫展開幕式

2022年09月03日09:59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訊 據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網站消息,10年前,魯迅美術學院教授王希奇立志創作《一九四六》大型歷史題材油畫,歷時五載描繪“葫蘆島大遣返”這一中日關系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這幅長20米、高3米的巨幅油畫作品自2017年起陸續在東京、仙台、舞鶴、高知等地展出,吸引眾多日本民眾前來觀展。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2022年8月31日至9月4日期間,該畫在兵庫縣立原田之森藝廊(神戶市)展出。

8月31日,薛劍總領事應邀為《一九四六》神戶畫展開幕式剪彩並致辭。前兵庫縣知事井戶敏三、神戶市國際局長檀特龍王、福知山公立大學名譽校長井口和起、前帝塚山短期大學校長森一貫、神戶華僑華人代表及主辦方代表安齋育郎、宮原信哉等出席活動。當天共有400余名日本民眾到場觀展。

薛劍表示,《一九四六》描繪的“葫蘆島大遣返”發生在抗日戰爭結束不久。盡管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沉重災難和痛苦,但中國人民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克服種種困難,為日本僑俘大遣返提供了極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這段以德報怨的歷史世所罕見,值得更多人銘記。

薛劍表示,習近平主席強調,“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為戒。傳承歷史,不是為了糾結過去,而是要開創未來,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戰后許多日本有識之士銘記歷史教訓,主張走和平發展道路,為此付出大量積極努力。但仍有一部分人未能正確認識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未能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反而常以“受害者”自居,消極言行屢屢傷害包括鄰國在內的廣大亞洲人民感情。當前,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証者不斷減少,本應得到傳承的歷史記憶逐漸風化,這一現狀令人擔憂。在迎來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際,中日關系再次走到十字路口。正確認識歷史是發展中日關系的政治前提和基礎,希望日本直面歷史事實,汲取歷史教訓,切實恪守迄今就歷史問題所作表態和承諾,以實際行動走和平發展道路。

薛劍表示,這幅作品告訴我們,戰爭沒有贏家,受苦的是人民。和平友好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安全保障。期待此次畫展讓更多日本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了解戰爭真相,樹立正確歷史觀,增強中日和平友好信念,共同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目標不斷努力。

各界嘉賓紛紛表示,《一九四六》油畫描繪了在日本鮮為人知的一段重要歷史,巨幅油畫給人帶來強烈視覺沖擊的同時也引人深思,讓我們更加欽佩兩國老一輩領導人的遠見卓識,珍惜日中關系50年來所取得的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我們有義務將歷史事實原原本本地傳承給下一代,反思戰爭,銘記歷史,決不讓悲劇重演。

活動后,薛劍總領事在社交媒體上介紹畫展情況和日本僑俘大遣返歷史背景,許多日本網友回復“中國老師教給我們在日本學不到的知識,非常感謝”“作為日本人,我想致以深深的歉意和感謝”“77年前的中國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救助敵國遺孤,現在的日本卻還在歧視朝鮮學校無辜的兒童”“感激戰后撫養日本遺孤的中國朋友們”等。

(責編:趙雯博、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