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4日10: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由中国电视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三届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三国围绕“旅·情——幸福梦”的主题,分别选送4部本年度本国最有代表性的电视剧、电视纪录片和综艺节目作品,供三国的电视制作人、学者观摩交流。 |
本文图片为参加第十三届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的电视作品
日前,由中国电视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三届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三国围绕“旅·情——幸福梦”的主题,分别选送4部本年度本国最有代表性的电视剧、电视纪录片和综艺节目作品,供三国的电视制作人、学者观摩交流。
通过观摩、研讨和对比,与会的中国电视人对东亚电视作品的发展尤其中国电视作品的未来走向,有哪些感受呢?
节奏越来越慢?
综观日本的《鸢》、韩国的《学校2013》和中国的《北京青年》,许多中国电视人明显感到,3部剧的节奏和基调有明显不同。《鸢》讲述了一个父亲在妻子意外离世后独自养大孩子的故事,节奏舒缓,角色不多,注重抒写人物内心情感、情绪,讲究细节刻画;《北京青年》讲述4个青年重走青春路的故事,节奏极快,情节发展迅速,场景转换较多;而讲述两位高中老师和一个班级里形形色色学生的各种故事的《学校2013》,情节密集度和节奏快慢基本上位于前两者中间。
不仅电视剧,电视纪录片也体现出类似的情况。中国选送的《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徒步墨脱》被该片编导周朝永称为“快纪录片”,他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两年多已拍了600多集,虽然和日本选送的《东北的冬天》一样,定位都是体现拍摄地民众的真实生活状况,但形态有所不同:《远方的家》以记者的视角,拍下自己在一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所感,动感、活跃,仅止于纪录;日本每年拍的纪录片则数量很少,遵循传统样式,《东北的冬天》就是拍摄了五六个地方和数个人群后,经过提炼、综合而成,虽然覆盖着大雪的北方寒冬里老人们的生活并非没有生气,但确实是慢悠悠的,传递着生活情味。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雅欣说:“三国的电视剧和纪录片反映了中日韩不同的社会进程。日本已经是发达国家,可以慢下来静静地等待;而我们在中国脚步匆匆的现实中,也借此看到比中国发达的社会里人们的状态。”
剧集数越来越少?
这次观摩的日剧《鸢》只有10集,韩剧《学校2013》只有16集,而中国电视剧《北京青年》是36集。据《鸢》的制作人平川雄一朗介绍,该剧在日本TBS电视台每周一集播出,除了第一集93分钟、第十集73分钟,其余均为46分钟,共三个月放完。《学校2013》的导演、制作人李民洪介绍,这部剧每周一、二晚间在韩国KBS播出,每晚一集,每集70分钟,两个月播完。他说,有关学校的电视剧,这已经是他从1999年以来拍摄的第四季了。
《当代电视》副社长刘原认为,日剧和韩剧大多是季播剧,边播边拍,一季十几集。这是由日韩观众的国民心态、收视习惯以及电视台的播出制度决定的。“日剧韩剧不像美国的电视剧,拍多长都行,只要有观众就一直拍下去;咱们的电视台播放电视剧,都是带着广告来的,广告收益占电视台收益的40%到50%,而且通常电视剧没播放之前,广告就卖出去了,剧有多长就得播多长。”他认为,中国收视人群很大,但播出制度仍然不明确,“韩国有商业台和国家台之分,国家台没有广告,它们的利益分配方式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节目越来越娱乐?
这次三个国家选送的综艺节目中,韩国的《爸爸!我们去哪儿》格外受到关注,因为湖南卫视购买他们的节目模式打造的同名节目刚刚开播就迅速走红。
在中国选送的综艺节目——央视农业频道《乡约——广西阳朔县》的制片人、主持人肖东坡看来,日本的《你为什么来日本》和韩国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两档综艺节目都更具娱乐性。这从《你为什么来日本》节目中可以得到佐证。《你为什么来日本》由一位摄像和一位记者在日本机场采访刚落地的各国游客,面对“你为什么来日本”的问题,他们有各种答案,非常轻松、有趣。但是,片子里却没有中国游客。编导解释:中国游客很多,但他们拍到的中国游客都比较保守、平实,没能入选。
在论坛上可以发现,这次中国选送的电视作品都比较注重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思,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探索。日韩电视界人士惊讶于《北京青年》是如此理想主义,如此关注青年人的精神诉求。《北京青年》出品方鑫宝源公司发行广告部副总经理邰薪羽说,相对于中国大陆其他爱情剧或者青春偶像剧,《北京青年》确实在话题导向上更有前瞻性,更有人文色彩。
10年来,肖东坡每周去一个地方,采访一个农村人物,做一期节目,“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他说。每周一期、每期50分钟的《乡约》已经做了10年。《乡约——广西阳朔县》这期讲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开“农家乐”的“月亮妈妈”学会8国语言、朋友遍天下的故事。
肖东坡透露,明年《乡约》将改版,包装成有相亲内容的访谈节目,无疑,节目的娱乐性会得到加强。
谁向谁学习?
近30年来,中国人曾经全民看日剧,《血疑》《姿三四郎》《排球女将》《流星花园》的播出造成万人空巷;也曾经深深体会韩剧《大长今》《浪漫满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人鱼公主》等带来的强劲“韩流”。但中国的电视剧似乎没有在日韩产生相似的影响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认为,日本的电视作品在论坛上获得了更广泛的尊重,对我们在文化传播交流中如何保持民族性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肖东坡认为,三国在制作手法、拍摄和编辑手段、素材应用能力、节目的情感情绪把握能力等方面都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原创能力这个软件还是不行。”邰薪羽对日剧有很高的评价,认为日剧始终走在亚洲前头,而韩剧特别善于“拿来”,都是值得中国人学习的。
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始创于2001年,十余年来,论坛切实加深了中日韩电视制作者的了解,为三国电视界同仁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相互激励创新的平台,为大家在节目制作中的合作打下了基础。李民洪正在筹备拍摄他的校园第五季——《学校2014》,他的理想是在一个国际学校拍摄,以中日韩三国十七八岁的青年为主角,希望三国合作拍摄,向世界展示亚洲人的文化。对此,中日电视界人士认为,三国合作的气氛已经具备,尽管也有必须克服的障碍,但这个具体的“未来”值得展望。(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