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6日10:48 来源:北京日报
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日本少数右翼势力否认、歪曲和美化其侵略历史的谬论肆意泛滥,为军国主义战犯招魂的丑剧连年迭演不断。 |
二战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
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日本少数右翼势力否认、歪曲和美化其侵略历史的谬论肆意泛滥,为军国主义战犯招魂的丑剧连年迭演不断。日本右翼势力为何滋生蔓延?军国主义阴魂缘何久驻日本?这绝非偶然,是有其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原因的。
保留天皇制——日本有条件投降,成为战后日本重建右倾保守政治体制的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
日本的战败投降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即在保留天皇制国体条件下的投降。日本战败前,本土尚未遭到地面攻击,在海外尚存100多万军队。因此,到1945年6月,日本政府仍作出“本土决战”、“一亿玉碎”的战争计划,到了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政府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后,日本政府与军部仍在降与和的问题上发生较大分歧,双方对峙,直至天皇最后“裁决”,才在维护天皇制国体这样一个条件下接受投降。美军在硫磺岛和冲绳战役中因日军的拼死顽抗而遭受重大伤亡,倘若美军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势必将付出巨大损失。因此,美国迫切希望促使日本尽快投降,以减少美军损失。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曾提出:“最有效和最能减少损失的做法是,在日本投降和实行占领时利用天皇。反之,如果盟国采取严厉的态度,主张废除天皇制,日本人就会为了天皇誓死战斗到底,这将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由美国起草,以美、中、英三国政府名义发表的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美国有意不写进废除日本天皇制的条款,并把原稿中曾写有的相关条文,在发表前删掉了。
保留天皇制,对日本而言,实即起到保留日本军国主义主要精神支柱的作用。天皇不但是日本军队实际的最高统帅,而且被赋予超越一切的权威并被神化。“天皇神威”、“为天皇而死”,则是日本国民和军队中长期普遍存在的浓厚的封建性和非理性的具体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