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幾位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頗有人氣,如新井一二三與吉井忍。
圖為吉井忍與她的新作《東京本屋》書封。
這些年,在中國,有幾位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頗有人氣,如加藤嘉一、新井一二三、吉井忍等,這幾位東洋人運用中文的嫻熟程度足以讓我們中國人汗顏。而在日本學術界,也有這樣一個能把中文說得比中國人還流利的學者,他就是千野拓政。
千野拓政何許人也?他是這麼解釋千野這個姓的:千就是千萬別忘的千,野是野蠻的野,千野就是千萬別忘記那個野蠻人。千野老師目前是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的教授,長期致力於現當代中國文學的研究。
近些年,他從傳統的文學研究慢慢轉向文化研究,最大的關注點是當代青年文化,這位年過六旬、有著一頭魯迅般硬朗銀發的學者關注的是年輕人最關注的東西:動漫、輕小說、網絡游戲、二次元。
作為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的訪問教授,千野老師這學期在上大開課。早報記者旁聽了最后的一堂課。有意思的是,課堂結束之際,千野老師向在場的中國碩士生、博士提問道:你們感覺到希望多還是絕望多?
之所以問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想了解中國年輕人的心理狀態。在課后,早報記者和千野老師聊了聊他對中國青年作家的看法和當今日本、中國青年文化的觀察。
中國80后作家的作品應展現中國年輕人的狀態
東方早報:在NHK的中國語講座上,你把韓寒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作為教材使用,為什麼選擇這部小說?
千野拓政:那個講座的一個目的是介紹中國的現狀和文化,我就想借這個機會,向日本公眾介紹中國當下青年人的文化。因為是語言的講座,所以我主要選擇了三個文學材料,一個是韓寒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一個是阿乙的小說,還有一個是劉慈欣的《三體》,當時他還沒獲得雨果獎。雖然韓寒已經過去了一些,但他對中國社會發揮的影響還是不可忽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