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林和夫:回顧作為JICA年長志願者的兩年生活

2017年03月28日16:48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去年,向中國派遣JICA志願者項目迎來了30周年。而我首次接觸中國是在20多年前。當年,我在山西省的太原先學習中文,之后移居安徽省合肥,雖然不是作為JICA志願者,但也是作為日語教師,教授了兩年導游日語班的學生,然后離開了中國。當時,了解到JICA的活動后,我就考慮以后作為JICA志願者再次回到中國來。這個想法在過了20多年后終於得以實現。隻不過是作為JICA年長志願者,同時也是作為一名日語教師,被派遣到一家教科書出版社,而不是去學校。我的任職單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是出版中國的標准日語教材《中日交流標准日本語》(以下簡稱《標日》)的出版社。《標日》也是我首次參與編輯的一部日語教材。上世紀90年代前期,我在中國的電視上看到了以《標日》為教材的日語講座節目,但是做夢也沒想到將來會在發行這本教材的出版社工作。

在人教社,我作為JICA志願者工作了兩年時間,協助編輯了一些中國的中等教育教材。赴任之初,心中一邊對自己能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深感不安,一邊開展著工作。而周圍的人們、編輯室的同事也不斷給予我建議和鼓勵,因此之后我就以努力提高中國的中等日語教育的水平為目標開始不斷地摸索。隨著不斷參與教科書的編輯和教材的制作工作,我對中國的中等日語教育的理解也逐漸增加,並參加了中國全國中等日語教育教師研修會。不知不覺中,在人教社的日語編輯室做了不少工作。

兩年時間雖然很短暫,但如果能對中等日語教育這種公共教育提供幫助的話,我將非常高興。關於公共教育,有位老師解釋稱:“所謂的公共教育,…與該國國民將夢想的意義托付給下一代有很深的關系。”對於這樣的事業,一想到我也能參與其中就感到非常幸福,同時也覺得責任重大,在這種心境下我一直工作至今。同時,我也在不斷地思考當代中國的人們想向下一代傳遞什麼重要的東西。

教科書的編輯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工作,也不是兩年時間就能完成的。特別是外語教材,必須對每句話都進行細致地審核。另外,從項目和內容、整體的構成到上課時的使用方法,也要多方考慮。當然,這也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工作。這需要協同進行,一點一點地完成教科書的編輯工作。這項工作,需要一邊考慮使用教科書的學生們的需求一邊進行,也是一項令人愉快的工作。學生們通過使用這些教科書學習日語,在中日問題上加深理解,通過日語學習還可以學到很多的其他的事情,一想到這裡,我就覺得不管是作為一名日語教師還是一名編輯,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責編:任石、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