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經濟政策分化加大
美國貿易政策正成為日本經濟未來最不確定風險之一。
近來,美國多次要求減少對日貿易逆差。美國財政部14日發布主要貿易伙伴國家與地區貨幣政策報告,把日本列為貨幣政策“監控對象”。報告指出,日元兌美元匯率“較過去20年來的平均水平貶值20%”,顯示出強烈制衡日元貶值的意向。
在對外貿易整體扭虧為盈的背景下,2016年度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同比減少8.2%至6.6萬億日元,為5年來首次減少。
4月18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到訪東京,與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舉行首次日美經濟對話。彭斯要求日本重視“貿易均衡”問題。兩國在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后的自貿規則問題上意見存在分歧,日本希望主導制定多國間的貿易協定,而美國則傾向於開展雙邊磋商。
日美貨幣政策分化嚴重。伴隨美國經濟復蘇,2015年12月至今,美聯儲已3次加息。市場預計今年年內還將加息兩次。而日本央行為達成通脹目標,2015年底推出負利率政策,去年9月再推旨在維持長期利率低水平的“收益率曲線控制”,不斷加碼寬鬆力度。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近日表示,為實現通脹目標,仍將繼續強力實施金融寬鬆政策。
此外,敘利亞危機、朝核問題等造成地緣政治形勢緊張,令作為“避險貨幣”的日元近期出現升值趨勢,或將影響日本對外出口。
人口短缺產生沉重負擔
失業率下降凸顯人手短缺對日本經濟復蘇的制約。
餐飲、快遞等服務行業缺人尤其嚴重。餐飲業服務員崗位求職比為3.8,司機為2.7,建筑工為3.95。日本加班文化的一大特色“深夜食堂”,正在由於找不到兼職人手而相繼關門。與此同時,超長時間加班現象普遍,“過勞死”時有發生。
經合組織4月13日公布的《日本經濟審查報告》建議,提高最低工資,清算企業未支付的加班工資﹔減少加班時間,兼顧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消除女性就業障礙﹔改變就業市場“雙軌制”,放鬆對正規就業者的保護,將非正規就業者納入社會保障﹔將養老金領取年齡提高至65歲。
日本政府已經啟動“勞動方式改革”討論,包括引入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替代人力投入、採取更加靈活彈性的工作方式等。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近日發布《日本未來人口估算》稱,2065年日本人口將減至8808萬人,自2015年起的50年間減少約三成。至2065年,日本15歲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有4529萬人,佔51.4%﹔65歲以上人口有3381萬人,佔38.4%。超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社會保障負擔沉重、勞動人口減少是日本經濟最核心的長期課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