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僵尸企業的日本經驗

謝磊

2017年07月21日08:36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處理僵尸企業的日本經驗

日本當年應對僵尸企業問題的經驗和教訓,對於我們實施“三去一降一補”,促進產業升級,具有啟示意義。

僵尸企業問題是泡沫經濟崩潰后,日本經濟恢復與發展所面臨的棘手問題。20世紀90年代,由於日本股市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許多企業資產估值嚴重下降,有的甚至瀕臨倒閉,為避免不良貸款激增,日本銀行界選擇了持續向這些企業提供貸款的政策,由此導致大量僵尸企業出現。此后十余年裡,受制於僵尸企業,日本經濟增長十分緩慢,進入“失去的十年”。直到2003年左右,僵尸企業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之后,日本經濟才開始有起色,並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日本在處理僵尸企業問題時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也有著深刻的教訓。雖然中日兩國的國情存在著不小的差異,但從僵尸企業問題產生的原因、影響等方面來看,中日兩國存在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中日兩國都重視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因此,認真總結日本當年應對僵尸企業問題的經驗和教訓,對於中國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三去一降一補”產業升級戰略過程中,如何採取措施及時有效地處理僵尸企業問題、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中國應重點汲取如下幾個方面的經驗教訓:

處理僵尸企業問題要找時機,政府要果斷出手,盡快制定路線圖。一般而言,僵尸企業存續的時間越短,復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僵尸企業存續的時間越長就越難恢復成為健康企業。即,推遲處理僵尸企業問題,不但對企業的復活不利,反而會成為其復活的阻礙因素。日本處理僵尸企業問題的深刻教訓就在於,當大量僵尸企業出現、銀行不良債權膨脹時,政府不但行動遲緩,而且政策方向、重心發生錯位。其結果是,不但沒能有效解決銀行不良債權問題,反而激發了銀行不良債權問題的大規模暴露,造成大量銀行、企業破產,最終對經濟恢復和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中國應借鑒日本處理僵尸企業問題的經驗教訓。一方面,既要對僵尸企業問題的危害性有充分的認識並及時處理,更要找准僵尸企業問題存在的重心或者說症結所在,找准僵尸企業問題的治理方向,對症下藥。另一方面,要結合僵尸企業所處的行業生命周期及僵尸企業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行業和僵尸企業發展前景,分類施策,有保有壓、有扶有控。對於產能落后、不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僵尸企業,應當機立斷停止“輸血”,並在政府的引導下將淘汰落后產能和促進“雙創”有機結合,將生產資源投向新興產業和創新領域。

(責編:劉戈、陳建軍)